东南亚、南亚与西亚北非

  1. 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

东南亚各国在二次大战前几乎都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只有泰国保持政治独立。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东南亚。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试图恢复殖民统治,东南亚各国经过斗争在 50 年代基本获得独立。

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原为法国保护国。日本投降后,胡志明(1890

—1969)领导印度支那共产党(现名越南共产党)和越南独立同盟进行八月革命,建立独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老挝爱国力量寮国自由民族统一战线组成政府,宣布独立。法国重返印度支那后,于 1946 年 3 月同越南签订协定,法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是法国为继续殖民统治而建立的法兰西联邦和印度支那联邦内的自由国家,越南同意法军在越南北部驻扎 5 年。 12 月法国毁约向河内等地进攻,越军撤往乡村坚持抵抗。法国同时在老挝扶植原国王复位,爱国力量退往东部开展武装斗争。柬埔寨仍由法国赞同的西哈努克(1922—)为国王。1949 年法国扶植越南阮氏王朝末帝保大在南方复位,并先后同意印支三国在法兰西联邦内独立。 1950 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得到中、苏等国承认,保大政权得到美、

英等国承认。 1954 年初越南人民军取得奠边府战役胜利,改变了越南北方的战场形势,法国主战派政府被迫下台。7 月 21 日在有关各方参加的日内瓦会议上达成协议:法军撤出印度支那;越南南北方以北纬 17° 为临时军事分界线,两年内通过自由选举实现统一;老挝通过选举建立统一政府,并为抗法爱国力量划定集结地;柬埔寨抗法力量就地复员。此后,美国迅速取代法国的地位,介入印支各国国内政治冲突。1955 年10 月美国支持吴庭艳(1901—1963)在越南南方废黜保大上台执政,并拒绝举行全国统一选举。此后,越南北方和南方的分裂长期化。北方在

越共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美国支持老挝政府的右翼势力不履行日内瓦会议的协议,举行排斥原抗战人员的选举。以老挝人民党为主组成的爱国战线开始同右翼势力进行长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柬埔寨大选后,西哈努克放弃王位出任首相,不顾美国等国的压力奉行和平中立的政策。

印度尼西亚原为荷兰殖民地。1945 年日本投降后,苏加诺(1901— 1970)在共产党支持下发动八月革命,宣布印尼独立。9 月英军帮助荷兰恢复殖民统治。1946 年荷兰承认印尼政府在部分地区行使“事实上的主权”,但必须同荷占区各邦组成联邦并参加荷兰—印尼联盟。1947 年 7 月荷兰向印尼政府控制区发动进攻。在美国等国以联合国名义调停下, 印尼被迫接受更为不利的协定。1948 年印尼共决定建立民族统一阵线, 实行土地改革,遭到美、荷支持的印尼政府右翼势力残酷镇压,此即“茉莉芬事件”。荷兰乘机再次发动进攻,占领印尼临时首都日惹。印尼共及民族主义者开展游击战争,控制了广大乡村。1949 年 5 月荷兰与印尼停战。11 月有关各方达成“圆桌会议协定”,规定印尼共和国和 15 个荷兰扶植的邦组成联邦,并参加荷兰—印尼联盟;西伊里安继续由荷兰占领。12 月印尼联邦共和国成立,苏加诺任总统。荷兰殖民统治结束。 1950

年 8 月 15 日印尼解散各邦,成立统一的印尼共和国。1953 年民族党在印尼共支持下组阁,奉行不结盟政策,先后取消荷兰—印尼联盟,废除圆桌会议协定。1962 年印尼发起解放西伊里安的斗争,荷兰被迫于 1963

年 5 月将西伊里安移交给印尼。

菲律宾原被美国占领,1935 年实行自治,美国允诺 10 年后准其独立。日占时期,共产党为主的人民抗日军进行广泛的抵抗。1945 年美国重新统治菲律宾并解散民抗军。在菲律宾人民要求下,美国同意菲按时独立。1946 年 7 月 4 日菲律宾共和国成立。此后,美国在菲长期驻扎军队,设置军事基地,享有经济特权。

缅甸原为英国殖民地。日占时期,昂山(1915—1947)领导的自由同盟和缅甸共产党开展抗日斗争。1945 年英国恢复总督统治,允诺 3 年后给予自治领地位,但掸邦等少数民族地区仍由总督统治。自由联盟和缅共要求完全独立,并在 1946 年 9 月发起全国罢工。英国被迫邀请昂山参加总督属下的行政委员会。缅共因主张继续采取激进方式进行斗争被开除出自由联盟。 1947 年初英国同意缅甸独立,但未确定日期。4 月昂山经选举出任临时政府总理后,英国拒绝移交政权。7 月 19 日昂山被谋杀,激起缅甸全国愤慨,自由联盟领导人吴努(1907—1995)接任总理。9 月缅甸制宪会议通过宪法,规定缅甸是英联邦以外的多民族主权国家。10 月英国承认缅甸独立。1948 年 1 月 4 日缅甸联邦正式成立。此后, 缅甸逐步取消英国享有的特权。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原为英国殖民地。1945 年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初英国建议成立由英国委任总督的马来亚联邦,遭到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和各界人士反对。经过谈判,英国同意成立马来亚联合邦,英国高级专员拥有最高权力,设立苏丹会议,新加坡仍为直辖殖民地。1948 年 2 月马来亚联合邦成立。巫统和华人、印度人团体组成联盟, 继续开展争取独立的合法斗争。曾组织抗日斗争的马来亚共产党因反对成立联合邦被宣布为非法,在乡村开展武装斗争。 1955 年英国同意马

来亚在英联邦范围内独立。1957 年 8 月 31 日马来亚正式独立,巫统领导人东古·拉赫曼任总理。1959 年 6 月新加坡成为英联邦内的自治邦。1963 年 9 月 16 日马来亚、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马来西亚。1965 年 8

月 9 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领导人李光耀(1923—)长期担任总理。

东南亚以及南亚是战后最早摆脱殖民统治的地区。它们的独立强烈冲击了殖民体系,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面貌。面对势不可挡的民族独立潮流,英法两个殖民大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英国对殖民地的独立要求采取较灵活的政策。在对抗加剧时,它一方面压制左翼力量,一方面对主张用和平方式逐步实现独立的民族主义势力作出一定妥协,力图对不同党派、民族和地区分而治之。英帝国解体后,英国通过英联邦维系了同绝大多数原殖民地的关系。法国为维持殖民帝国先后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战争,既损害了自身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也损害了同一些原殖民地的关系。美国对非殖民化持较积极的态度,但从 50 年代初起以冷战的观点看待民族独立运动。它取代了原殖民大国在东南亚的地位,使这一地区各国不同程度地卷入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