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南亚与西亚北非
- 东亚的发展与政治变动
在 80 年代,东亚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中国的发展速度始终居于世界前列。日本在发达国家中保持了最高的增长率。东盟各国、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区也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西方国家经济困难较多,苏联和东欧各国增长速度持续下降、非洲和拉丁美洲处在困境之中的情况下,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格外引人注目,使它们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一些西方政界、经济界人士认为,这将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东南亚国家联盟范围内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
东亚多数国家在 80 年代政局稳定,保持了内外政策的连续性,少数国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变动。
韩国。1979 年朴正熙遇刺后,政局一度发生动荡。年底全斗焕发动政变掌握实权后,1980 年上半年各地发生广泛的学生运动,要求全斗焕下台。5 月 17 日当局宣布戒严,镇压了在光州发生的学生和市民起义, 造成数百人伤亡。随后,著名反对派人士金大中和金泳三被监禁,金大中被判处死刑,但迫于美国等国的压力未执行。1981 年 2 月全斗焕出任总统。80 年代中期在野势力强烈要求直接选举总统,1987 年 6 月各地数十万人举行反独裁示威,7 月全斗焕同意总统直选。12 月,曾支持全斗焕发动政变的退役将军卢泰愚当选总统,以金大中、金泳三为首的反对党竞选失利。总统直选是韩国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得到美国的支持。而卢泰愚当选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使民主化进程基本未影响经济发展。后来,金泳三成为卢泰愚领导的执政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继任总统。
朝鲜半岛北南对话仍在进行,并曾实现物资交流和人员互访。对话曾中断三次。第一次是由于 1983 年全斗焕访问缅甸期间大批随行人员被
炸死,南方认为系北方所为。第二次主要由于 1986 年美韩举行“协作精
神”联合军事演习。第三次主要由于双方未能就共同主办 1988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达成协议。
菲律宾。长期任总统的马科斯曾在 70 年代实行军法管制,停止政党活动,引起广泛不满。80 年代前期国内经济状况恶化。1983 年著名反对派人士阿基诺从美国回国时遭枪杀,普遍认为枪击事件受马科斯指使, 国内反马科斯政权的运动高涨。1986 年 2 月总统选举后,马科斯和阿基诺的夫人科·阿基诺均声称获胜;发生支持科·阿基诺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并得到军队支持;马科斯被迫出走,流亡美国;科·阿基诺就任总统。美国在推翻马科斯独裁政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表明 80 年代以来美国对不稳固的亲美独裁政权的态度发生了某些变化。科·阿基诺执政后,部分支持马科斯的军人多次发动政变未遂,共产党和穆斯林反政府活动一度活跃,经济困难较多,发展速度慢于其他东盟国家。80 年代末国内局势趋向稳定。在菲律宾的坚持下,美国在菲律宾的两个重要军事基地于 80 年代末被迫撤离,从而结束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
越南。入侵柬埔寨后始终未能有效控制柬埔寨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山区,并遭到国际社会广泛反对。由于几十年来一直处于战争之中, 生产停滞,经济困难严重。1986 年 7 月越共中央总书记黎笋去世。不久, 曾长期在南方工作的阮文灵和范雄先后担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开始进行变革。在国内,注重经济发展,改革经济体制,经济日趋活跃;对外转向争取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1989 年 9 月宣布完成从柬埔寨撤军。此后,经济在经过几年严重通货膨胀后恢复稳定并有所发展, 与东亚各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逐渐改善。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后,仍保持对柬埔寨内部事务的影响,柬埔寨国内民柬方面与金边方面的对立仍未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