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的经济形势

从战后初期到 60 年代末,西方国家发展迅速。美国在世界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是经济力量最强的国家,在西方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增长,日本和联邦德国成为实力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经济大国。这期间虽有过经济衰退,但时间较短,影响较小,恢复较快。到 70 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率普遍较高,增长速度显著降低。

从 60 年代末起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越南战争造成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加剧,尼克松通过紧缩银根来控制通货膨胀未见成效,并导致经济衰退,生活费用继续大幅度上涨。其二,西欧和日本的发展使美国的经济力量相对下降,并由于美国通货膨胀使它们的出口商品价格升高,1971 年美国出现 20 世纪首次外贸逆差。其三,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是西方货币体系的中心,美元与黄金保持固定比价,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美国有义务接受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由于战后美国长期承担广泛的国际义务,大量美元外流,到 70 年代初境外美元总额已远远超过美国黄金储备,美国已无力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多次发生美元危机。在此形势下,美国国会于 1970 年 8 月授权总统采取稳定经济的行动。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松宣布新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为控制通货膨胀,

冻结物价和工资 90 天,其后实行物价和工资管制,由政府规定每年的上涨幅度;为消除外贸逆差,对进口商品征收附加税;为克服美元危机, 停止外国用美元兑换黄金。这些政策引起强烈震动。在国内,政府的管制措施到 1973 年 1 月取消,随后通货膨胀再起,政府再度实行管制,1974

年最终停止直接行政干预。在国外,西方 10 国财政部长接连举行会议,

于 1971 年底达成协议,决定美元贬值,西德马克和日元升值,美国还宣布取消进口附加税。但美元并未恢复稳定,1973 年再次贬值。后来西方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美元进一步大幅度

贬值。

石油是当代世界主要能源,60 年代其消费量超过煤。西方国家是主要石油消费国,海湾和北非国家是主要石油输出国。后者的石油资源长期由西方公司控制,油价在 70 年代初维持在每桶 1 美元多的低水平。这对战后西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73 年 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于 10 月 17 日决定削减石油产量,一些国家先后对直接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荷兰实行石油禁运。石油首次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武器。不久,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到 1974 年初超过

每桶 11 美元。西方不再能利用廉价进口石油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各国普遍发生滞胀,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大量增加, 物价持续上涨,多数国家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这次衰退持续近两年。此后,西方各国经济回升,但增长速度显著降低,通货膨胀率依然较高。伊朗是当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石油输出国,1978 年底发生

革命。革命初期,石油工人罢工,石油出口量锐减,最终完全停止。尽管沙特阿拉伯增加产量,世界石油市场仍供不应求。1979 年初沙特阿拉伯转而减少产油量,6 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标准原油价格,年底市场现货价格曾达到每桶 45 美元,1980 年底石油输出国组织确认的最高标准原油价格也超过 40 美元。随着油价大幅度上涨,西方国家从 1980 年起再度发生衰退。这次衰退是在滞胀基础上发生的,虽然生产下降幅度不如 1973 年,持续时间却更长,失业率更高,物价也大幅度上涨。直到

1983 年,西方各国经济才陆续回升。

在经济衰退中,各国经济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所采取的对策也不同。这些使西方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发生进一步变化,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后来的经济政策都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