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各国的变化与发展

(1)1956 年的动荡

斯大林去世后,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随即先后发生局部地区骚乱,被迅速平息。驻德苏军参与平息柏林的骚乱。以后几年,在苏联的影响和干预下,东欧各国先后调整政策,一些国家为遭受政治迫害的人平反,其中一些人重返政坛。但战后初期积存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一些国家民族情绪强烈。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问题触发了波兰和匈牙利的政局动荡。

苏共二十大后,波兰领导人贝鲁特病逝。新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奥哈布承认党犯过错误并释放政治犯。1956 年 6 月底波兹南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等举行游行,同警察发生冲突。政府派军队平息事态, 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国内局势紧张,社会各界要求变革。7 月波党召开七中全会,认为波兹南事件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主张进行改革,实行党内和国家民主化。国内普遍期待曾领导战时抵抗斗争、后因主张独立自主而遭政治迫害的原波党总书记哥穆尔卡(1905—1982)复出。哥穆尔卡要求取消农业合作化,维护民族利益,将担任国防部长的波兰裔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调回苏联。同样主张变革的奥哈布同意这些要求。但苏联对哥穆尔卡仍有疑虑。10 月 19 日波党召开八中全会,计划选举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突然飞抵华沙,试图影响全会进程。驻波苏军也以演习为名向华沙调动。哥穆尔卡拒绝苏联干涉,同时保证不退出华约。两党会谈平静地结束,苏军停止调动。21 日哥穆尔卡当选第一书记。他重申 1948 年提出的“走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受到国内广泛欢迎。

11 月哥穆尔卡访苏。苏波双方同意在平等基础上加强两国关系,苏联保证驻波苏军不干涉波兰内政。1957 年 1 月波兰举行议会选举,统一工人党获胜,该党同与之结成联盟的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获得绝对多数。波兰政局趋于稳定。

斯大林去世后,在苏联干预下,推行教条主义和宗派政策的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中央第一书记拉科西(1892—1971)辞去总理职务,由纳吉

(1896—1958)继任。纳吉释放原匈党副总书记卡达尔(1912—1989) 等政治犯,允许小私有企业存在和农民退出合作社,加快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受到广泛欢迎。1955 年初拉科西利用苏联对纳吉的不满解除其职务。苏共二十大后,匈知识界成立以 19 世纪爱国诗人裴多菲命名的俱乐

部,讨论社会政治问题,主张“民主社会主义”。拉科西指责其“反党”, 逮捕其成员,使局势趋于紧张。在苏联干预下,拉科西于 1956 年 7 月被解职。继任者格罗曾长期支持拉科西,既非人们期待的人选,也没有推动改革的意愿。人事更迭未导致局势稳定。

10 月局势急剧恶化。6 日为遭迫害而死的匈党原领导人拉伊克举行的葬礼成为要求改革的示威。哥穆尔卡复出进一步激发了对匈党中央的不满,裴多菲俱乐部和大学生团体要求清算拉科西罪行、纳吉复出、撤走苏军、进行改革。23 日布达佩斯数十万人游行,推倒斯大林塑像,占领电台、通讯中心等。刚出访回国的格罗等人面对混乱举棋不定。24 日凌晨匈党中央任命纳吉再任总理,决定动员军队,请求苏军援助。纳吉赞成这些决定。但当局已无力控制局势,军警态度暖昧。25 日卡达尔取代格罗任匈党第一书记。此后直至 11 月初,国会大厦、党的机关、保安

机关受到武装冲击,数千名 1945 年以前的军警人员被释放,上千名保安人员、党的工作人员遭杀害,数千人被关押。纳吉组成政府后转而采取退让政策,28 日称发生的事件是爱国的,并呼吁恢复秩序。匈党中央事实上解散,卡达尔等人开始组建新党。30 日苏联政府宣言宣布苏军将撤出布达佩斯。同日纳吉宣布结束一党执政,并于 11 月 3 日成立多党联合政府。11 月 1 日传来苏军在布达佩斯郊区修筑工事的消息,纳吉召见苏联驻匈大使,宣布匈牙利中立,退出华约,并请求联合国干预。当晚卡达尔与纳吉决裂。4 日晨卡达尔宣布成立工农革命政府,苏军应卡达尔要求进入布达佩斯。几天后局势得到控制。纳吉于 1958 年以“反革命罪” 被处死。

新组成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认为,由于党内纳吉集团的纵容, 国内复辟势力的活动和西方国家的挑拨,反对拉科西一格罗集团的群众性民主运动转变为反革命的武装进攻。事件造成巨大伤亡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