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关系与军备控制谈判

(1)80 年代前期的美苏关系

在 1980 年底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保守的共和党人里根(1911

  • )当选总统,同时共和党在对美国对外政策和军事政策有重要影响的参议院中获得多数席位。这标志的美国的内外政策更加趋向保守,从1979 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起就已日趋紧张的美苏关系进一步向在各个领域全面对抗的方向发展。

里根是战后历届美国总统中最保守的,上任不久便公开声称苏联是“邪恶的帝国”。里根政府认为,苏联是世界上一切不安宁的根源,对付苏联必须从实力地位出发,确立实力地位必须重整军备。里根政府还认为,自缓和开始以来,美国在战后长期拥有的优势地位受到苏联的严重挑战,对世界事务的影响有所削弱,由于卡特政府的软弱,苏联在军备竞赛中占据了优势,军费开支中用于研制和采购的部分大大超过美国。所以,里根政府一上台便不惜大幅度增加财政赤字,坚持增加军费, 进行了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军备建设,大力实施高技术基础上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现代化计划,研制和部署了大批新一代武器装备。其中包括:多弹头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海上和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 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和潜射洲际导弹,新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新型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新式重型轰炸机和战术作战飞机,新式通讯指挥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以及先进的隐形轰炸机和战斗机,等等。里根政府重点发展海军,力图控制全球海上通道,保持和加强对苏联的海上优势。1983 年 3 月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内容是发展一种防御体系,在敌方导弹起飞,进入外层空间和重返大气层的各个阶段,运用空间和地面武器层层拦截,使其无法摧毁地面目标,从而使对方的战略武器失去威慑作用。这将使军备竞赛延伸至外层空间。后来美国拨出巨额经费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有关的研究和试验。

处于重重困难之中的苏联没有足够的经济和科技力量同美国进行新一轮大规模军备竞赛。1981 年初勃列日涅夫提出两国在一切级别上对话并举行最高级会晤,重点是继续举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和就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问题达成协议。此后几年间,苏联还以各种方式力促西欧国家阻止美国部署中程导弹,积极支持西欧和美国的反核和平运动。然而, 里根政府对举行新的军备控制谈判并不热心,而是希望通过重整军备进一步巩固实力地位之后再同苏联谈判。尽管这个方针遇到来自盟国和国内的巨大阻力,美国仍成功地拖延了谈判。1981 年底美苏在日内瓦就欧洲中导问题开始举行谈判,历时两年,前后共进行六轮谈判。1983 年底,

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等国议会按照 1979 年底北约“双重决定”的要求批准在本国部署美国中程导弹,苏联遂宣布退出日内瓦中导谈判。1982 年 6 月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也在日内瓦恢复。美国认为苏联已拥有优势,主张通过大规模削减使双方战略核力量达到同等水平;苏联认为双方处于均势,主张首先冻结现状,再在确保同等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削减。中导谈判失败后,战略武器谈判也告中断。

美国在其他方面也对苏联采取强硬立场,强化对抗的姿态。针对 70

年代后期苏联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扩张,里根政府在 80 年代初期大力支持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亲西方政权和势力,对亲苏政权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以“有限推回”苏联的影响。从 80 年代中期起,美国采取更加现实的政策,积极支持许多发展中国家调整国内政策,向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改变长期支持亲美独裁政权的政策,支持某些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民主化。这些做法有助于增强有关发展中国家政权的稳定性,使美国的影响有所加强。里根政府还主张对亲苏政权进行“低强度战争”,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提供包括先进武器在内的军事援助支持尼加拉瓜、阿富汗、安哥拉等国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在必要时使用美军迅速推翻不稳固的亲苏政权(如在格林纳达)或打击反西方政权(如在利比亚)。1986 年这种主张被概括为里根主义。

里根政府还声称,它所采取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创造条件,“以便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加以消灭”。1982 年 6 月,里根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号召西方国家的主要政党同各国实业界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加强“全世界民主”。西方政界人士称这是“促进民主运动的开端”。同年 10 月美国国务院召开共产党国家民主化会议,国务卿舒尔茨(1920— )声称,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弱点日益明显,西方应支持这些国家中谋求进行和平变革的人士和组织,并继续在国际论坛上提出人权问题。在此前后,作为西方主要战略思想家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指出,变化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加速这一变化是西方的希望所在。这表明,里根政府执政后,美国不仅希望通过实力政策改变美国十多年来所处的被动的战略态势,而且力图利用苏联面临的困难和将要进行的、不可避免的内部改革,推动其发生进一步的、有利于西方的变化。

1983 年下半年美苏关系恶化到 70 年代初以来的最低点。8 月 31 日一架从纽约飞往汉城的韩国客机偏离国际航线深入到苏联远东敏感地区上空飞行约两个半小时,后被苏联空军飞机击落,机上乘客和乘务人员269 人全部遇难。事件发生后,苏联称这是一起侵犯苏联领空进行侦察活动的挑衅事件,美国则说这是对无辜平民的谋杀。里根政府利用这一事件和苏联的僵硬态度在多种场合谴责苏联,并采取限制苏联民航飞机在美国境内飞行和着陆等一系列制裁措施。苏联则取消了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计划。安德罗波夫发表声明指出,对美国现政府的政策可能向比较好的方向演变的希望已经破灭。这一事件使苏联在政治和外交上进一步孤立。10 月 25 日,美国派遣军队入侵亲苏联和古巴的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美国支持下成立的新政府随即与苏联、古巴、利比亚断交。格林纳达被重新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这是 70 年代末中美洲政局发生动荡以来苏联和古巴遭到的严重挫折,表明中美洲局

势正在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随后,如前所述,美国开始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美苏中导谈判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相继中断,苏联还宣布将在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部署中程导弹;美国在不久前宣布的战略防御计划开始遭到苏联的猛烈攻击,成为军备控制谈判的严重障碍。

也是在 1983 年,美国经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严重衰退以后恢复了有力的增长,重整军备的措施初见成效。而苏联不仅在国外连遭挫折, 失去了 70 年代后期积极进取的势头,而且国内经济状况尚未根本好转, 领导层更替远未完成,政权缺乏活力。这些表明,美苏在全球的战略态势已经变得有利于美国。里根在 1984 年 4 月充满信心地说,美国已不是把握不住方向、听任世界形势摆布的国家,“美国的领导地位业已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