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军备控制谈判与美苏关系的重大变化
随着美苏战略态势的变化,美苏之间的对话逐渐恢复和增加。
从美国方面来说,里根政府的强硬态度始终遭到盟国和国内的强烈批评。在 70 年代末,西欧、特别是西德就表示出对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中程导弹极不情愿的态度。当时的西德总理、北约“双重决定”的倡议者施密特后来曾说,他对美国人把中程导弹这种“只杀死波兰人或德国人的武器称为‘战术’武器”极为反感。里根政府执政后,西欧各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核和平运动,各国首都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有时参加者多达几十万人;他们的口号包括:“要和平,要中立”,“退出北约”,“美国佬滚回去”等;一批英国妇女为反对美国在英国格林汉康芒空军基地部署导弹,在该基地外安营扎寨数百天,产生广泛影响。在和平运动影响下,西德等国议会在批准部署中导时颇为勉强。美国国内也出现大规模的要求冻结核武器的运动,波及 40 多个州,得到一批国会议员的支持。1982 年一批美国科学家提出“核冬天”理论,认为大量核武器爆炸所掀起的尘埃和大火引起的浓烟可遮挡阳光数月之久,使全球气温大幅度下降,大地封冰。这进一步推动了反核和平运动。同年,遏制苏联政策的首倡者凯南和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等政界知名人士要求美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当里根政府认为美国的实力已显著增强,来自苏联的威胁已经减少,并且已经开始在欧洲部署中导时, 便主动提出改善美苏关系。1984 年初里根表示,高层磋商是美苏关系的经常性组成部分,呼吁两国坐下来讨论现存分歧。
从苏联方面来说,加剧同美国的对抗本不符合其国家利益。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退出中导谈判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也是无可奈何之举;要从根本上改善孤立处境,仍必须同美国对话,问题只是在什么时间和什么条件下恢复对话。到 1984 年夏末,里根连任总统的前景已经明
朗,苏联在 9 月 1 日发表契尔年科的谈话,表示愿同美国现政府进行诚实而认真的谈判。月底,葛罗米柯在参加联合国大会以后应邀前往华盛顿与里根会晤。这是里根就任总统近四年来首次会见苏联高级官员,标志着美苏关系开始走向松动。同年 12 月,戈尔巴乔夫作为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访问英国时明确表示,苏联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和加快科技进步,所以苏联迫切需要和平。与里根同样强硬并且与其关系密切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判断,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
1985 年 3 月 12 日,也就是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的第二
天,美苏军备控制谈判按预定计划在日内瓦恢复举行。几个月后双方的立场逐渐接近。谈判中的关键问题是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美国坚持从实力地位出发,不放弃该计划的研究和试验。苏联坚持把削减战略核武器和中程导弹同停止实施战略防御计划联系起来,力图阻止美国在空间军备竞赛中最终取得优势。与此同时,美苏两国官员还就中东、阿富汗、中美洲等地区热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会谈。1985 年 11 月,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举行首脑会晤。这是 1979 年以来首次美苏首脑会晤。双方除签署一些具体的协议以外,还一致同意:进行首脑互访,承诺永远不打核战争,接受进攻性核武器各削减 50%的原则,谋求达成关于中远程核武器的临时协议。由于 1986 年发生了双方相互逮捕从事间谍活动的对
方人员的事件,预定在美国举行的首脑会晤改于 10 月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在这次会晤中,双方几乎就军备控制问题达成原则协议,最后受阻于战略防御计划。会晤为以后军备控制谈判的突破准备了条件。戈尔巴乔夫以其灵活的态度在会晤中占居主动地位。里根一方面因其强硬立场而在舆论面前显得被动,一方面因未与盟国协商就几乎与苏联达成重要协议而加重盟国对美国的疑虑。
1987 年 2 月 28 日戈尔巴乔夫主动在一项声明中建议,美苏两国以雷克雅未克会晤达成的消除欧洲中程导弹的谅解为基础,单独就中导问题达成协议。这表明,苏联同意将中导问题与有关战略防御计划的争端脱钩,并接受西方提出的消除欧洲中导的“零点方案”(意即把欧洲中导削减到“零”的水平)。该方案最初来源于 1977 年施密特提出的“低水平均势”的设想,1981 年 11 月美国在日内瓦谈判中正式提出,曾遭苏联拒绝。1982 年 5 月美苏谈判代表还曾提出把双方中导削减到较低的相同水平的折中方案,即“林中散步方案”,也遭到双方政府拒绝。苏联接受欧洲中导零点方案后,有关各方迅速解决了余下的两个问题。一是苏联主张同时消除欧洲短程导弹,美国以部分短导不属于美国为由加以拒绝。1987 年 8 月西德表示同意在消除中导的同时消除导弹为西德所有、核弹头由美国控制的短导。欧洲中导零点方案由此发展为包括消除全部欧洲中导和短导的“双零点方案”。二是苏联曾主张美苏在欧洲以外各保留 100 枚中导,但反对美国将其部署在可打到苏联本土的阿拉斯加。中国、日本等国则反对美苏在亚洲保留中导。后来苏联提出消除全部中导,得到美国赞同,零点方案遂具有全球性质。1987 年 12 月戈尔巴乔夫访美。这是 14 年来苏联最高领导人首次访美。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中
导条约,规定禁止生产和试验所有射程为 500—5500 公里的导弹,三年内全部消除双方的这类导弹,消除有关这类导弹的所有设施,相互进行严格的核查。中导条约是美苏达成的第一个裁减、而不仅仅是限制核军备的条约,并且消除了双方一个级别的全部核武器。根据条约规定,此后几年里,美国销毁了 867 枚导弹和弹头,苏联销毁了 1836 枚导弹和3136 枚弹头。签署中导条约是战后美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开端。西方舆论认为,苏联已开始不那么具有威胁性了,这标志着美国在冷战中接近取得胜利。
戈尔巴乔夫在访美前夕出版的专著《改革与新思维》中,集中阐述了他在 1986 年 2 月苏共二十七大上提出的“新的政治思维”。他认为: 核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进入了重大的转折阶段,出现了各国相互依存
的趋势。军备竞赛、世界的军事和政治现实以及依然存在的传统政治思维妨碍各国进行合作,因而必须树立新的政治思维。新思维的出发点是理解普遍的相互依存,它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它的基本原则是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目的的手段。所以,必须把道德伦理作为国际政治的基础,使国际关系人性化、人道主义化、非意识形态化;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解散军事集团,建设共同的“全欧大厦”。新思维的提出标志着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过去的对外政策观念作了带有根本性的修改,反映了苏联由于内部原因已无力为维护既存世界格局而承受军备竞赛的沉重负担,意味着苏联将不可避免地放弃某些既得利益。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对后来欧洲和世界局势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所希望的。
中导条约签署后,美苏关系在 1988 年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话增加。美苏首脑举行了两次会晤,外长接触频繁, 军队首脑进行会晤和互访,各个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二是裁军势头加强。中导条约得到批准,削减战略武器谈判加紧进行,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单方面裁军 50 万人,并从东欧和苏联欧洲部分削减 1 万辆坦克等常规军备。三是热点地区普遍降温,特别是有关各方达成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苏联军队开始撤离阿富汗。随着美苏缓和的发展,东西方各国之间的关系都有所改善,因而 1988 年是东西方关系出现从对抗转向对话、从紧张转向缓和的转折性变化的一年。
1989 年 5 月,上任不久的美国新总统布什(1924— )发表演讲,宣布美国将对苏联实行“超越遏制”的新战略。布什认为,几年来苏联内外政策发生的变化是美国长期执行遏制政策的结果;美国现在的目标已不仅是简单地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而是谋求“使苏联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即引导它同过去决裂,发生持久、深入的体制性变化;只有在苏联进一步大规模裁减军事力量,更加开放和民主以及采取切实步骤与西方合作以后,美国才会采取与苏联相当的实际步骤;为此,西方必须保持足够的军事实力,加强美、欧、日三边联盟。这表明美国对苏政策的重点已经从在苏联和东欧以外加以遏制转向鼓励它们内部的社会演变,并将利用苏联内部的演变使世界格局发生有利于西方的变化。
在苏联的新思维和美国的超越遏制战略的背景下,随着苏联内部的演变,美苏关系在 1991 年年底以前发生进一步的重大变化。1990 年 9 月,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在赫尔辛基宣布两国正在开始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这表明美苏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们已不再是在冷战中相互对峙与争夺的对手。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苏联已不具有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抗衡的实力与意志,不得不在广泛的领域主动或被动地按照美国的意愿与其合作,因而它们并不是实力与地位均等的伙伴。由于这些变化,美苏关系的重要性显著下降,逐渐失去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决定性影响。这意味着战后初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正在走向终结。
与此同时,裁军谈判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1989 年 1 月欧安会续会决定,授权北约和华约成员国于 3 月在维也
纳举行欧洲常规军备谈判,取代已进行 15 年的中欧裁军谈判,谈判涉及
的范围从中欧扩大到全欧洲。1990 年 11 月举行的欧安会巴黎特别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各国签署《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规定了双方在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脉的限制区域以及各个分区内可保留各类常规武器的限额,美苏在上述区域内的武器数量在各自集团内所占的最高比例, 统一后的德国的军备限额等。条约的签订是裁军领域的重大突破。它的内容反映了西方在 70 年代中欧裁军谈判中提出的均衡裁军的原则,苏联的常规军备将作大幅度裁减,而北约、特别是美国在多数项目上尚未达到限额。这是与美苏关系以及东西方关系的重大变化相适应的,反映了双方新的力量对比。条约签订时华约已濒于瓦解,不久便正式解散。
中导条约签订后,削减战略武器谈判进展顺利。1991 年 7 月底戈尔巴乔夫和布什在莫斯科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 50%战略核武器,将每一方拥有的战略武器运载工具总额限制在 1600
件,核弹头总额限制在 6000 枚。1993 年 1 月初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31— )在莫斯科签署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决定在 10 年内将双方的核弹头削减 2/3,即减至每方 3000—3500 枚。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随着军备控制谈判的进展并由于其本身的技术、经济等原因而不断缩减。1993 年 5 月美国正式放弃战略防御计划,改为着重研制地面反导弹防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