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内外政策的演变

  1. 国内政局变化

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1902—1988)继任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1894—1971)主持苏共中央工作。3 个多月后,负责安全事务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贝利亚(1899—1953)被逮捕,随后被处死刑,主要罪名是企图把内务部置于政府和党之上,用诬告、暗算和各种陷害办法对付忠诚的党和国家干部。贝利亚从 30 年代末起长期担任内务部长,直接参与二战前的肃反运动和战后的多次政治清洗,以“人民敌人”等罪名逮捕、处死、流放大批无辜者。逮捕和审判贝利亚,是苏联国内政治气氛发生变化的开端。

同年 9 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这标志着他成为斯大林之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长期从事地方党的工作,战前和战后曾担任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莫斯科市党的第一书记。他就任最高领导人后,开始对国内外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经济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发展。在政治方面,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法制;全面改组原来只听命于斯大林和贝利亚的内务部,将其分为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并置于苏共各级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下;1954 年成立调查斯大林时期滥用职权情况的特别委员会,对 30 年代以来的一些案件进行复查, 一些遭受政治迫害的人被恢复名誉。在对外政策方面,恢复同美国的政治对话,促使紧张的东西方关系有所和缓;积极推动签订拖延多年的奥地利国家条约;1955 年 5 月他正式访问南斯拉夫,公开承认苏联在处理苏南关系中犯了严重错误,两国关系恢复正常。莫洛托夫(1890—1986) 和马林科夫等苏共领导人对赫鲁晓夫推行的变革持有异议。1955 年 2 月布尔加宁(1895—1975)取代马林科夫担任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改任副主席。1956 年 6 月,在 30 年代曾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总理)、自战前以来一直主持外交工作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莫洛托夫不再兼任外交部长。赫鲁晓夫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1956 年 2 月苏共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提出一系列关于国际问题的新观点。25 日他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报告揭露了斯大林“个人专权”、践踏法制和集体领导原则、“滥用职权”、对干部和群众“使用大规模恐怖手段”等严重错误;提出恢复集体领导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起极大震动。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助于苏共和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摆脱教条主义的影响。但报告把问题主要归咎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从体制上深入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苏共二十大后进行了大规模平反工作。近 800 万人被释放,约 600 万被处死或迫害致死的人被恢复名誉,大批集中营被解散,大多数被迫迁移的少数民族返回原居住地。国内政治气氛发生显著变化。

1957 年 6 月,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等人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对赫鲁晓夫的内外政策提出严厉指责,主席团多数委员要求赫鲁晓夫立即下台。在应赫鲁晓夫要求召开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得到绝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支持。他指责莫洛托夫等人曾积极参与政治清洗,反对苏共现行路线和消除个人崇拜后果的方针。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等人被解除苏共和政府领导职务。10 月,在二次大战中曾担任副最高统帅的国防部长朱可夫(1896—1974)被撤职。他在 6 月事件中坚决支持赫鲁晓夫,后来被认为在军队中培植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削弱苏共对军队的领导。1958 年 3 月,在 6 月事件中支持过莫洛托夫的布尔加宁被解除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由赫鲁晓夫继任。赫鲁晓夫同时担任苏共和苏联政府的最高职务。

此后,赫鲁晓夫在 1961 年宣称社会主义在苏联已获得最终胜利,并

将在 20 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他在经济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主张限制各级领导人的任期,按生产原则改组地方党委,引起许多干部不满; 在大力发展战略核力量的同时,不顾军队高级将领反对,大量削减常规军事力量;在同美国对峙和全面竞争的同时,积极改善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到 60 年代初,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全面恶化。1962 年苏联贸然把导弹运进古巴,又在美国的压力下将其撤出。到 1964 年,赫鲁晓夫的威信下降,领导地位动摇。

1964 年 10 月赫鲁晓夫被撤销苏共和政府领导职务。勃列日涅夫

(1906—1982)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柯西金(1904—1980)继任部长会议主席。此后几年,苏联国内政策趋向平稳,政局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