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战争及其间的英国和法国

自 1337 年起,英国和法国进行了一场长达 116 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其间,野蛮而残酷的战争岁月与穷困、艰难的休战状态交替出现,两国的经济均受到严重破坏,生产衰退,贸易萎缩,人口减少。但是,长期的战争也统一了民族情感,要求国家统一的意识逐步深入广大市民和骑士阶层,并且,推进了两国议会权力的发展。

这场战争是诺曼人征服英国后,两国长期仇视的结果。其直接原因是英法为控制佛兰德尔与法王的王位继承问题,也与爱德华三世和腓力六世的好战政策有很大关系。

战争在法国领土上进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337—1360), 英国在海上和陆上先后获胜,不仅占领了加莱港,而且俘虏了法王约翰二世

(1350—1364)和许多显赫的贵族、骑士。在此期间,1348 年鼠疫(“黑死病”)猛袭法国,人口锐减,各地匪帮横行,国家颁布了禁止增加工资的法律;1358 年 5 月底,爆发了法国历史上最大的扎克雷起义,起义者一心想“根除全世界的贵族,自己成为主人”,但最终于同年 8 月为封建贵族所镇压。

1360 年,英法两国在布勒丁尼签订和约,法国的基恩和加斯科尼划归英国。第二阶段(1369—1396),特别是在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统治

时期,法国改革了税制和军制,加强了炮兵,逐步收复了失地,英国只占领少数沿海据点。1396 年,双方缔结了休战 20 年的协定。英王查理二世的和平政策遭到了英国大贵族的反对,1399 年,查理被废,金雀花王朝为兰加斯特王朝(1399—1461)所取代。

第三阶段(1415—1453),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即位后恢复了对法战争,法兰西北部全都落入英国及其盟国勃艮第的统治。法兰西几乎丧失了民族独立,1442 年,英王六世当了英法两国的国王,同年于布日尔即位的查理七世(1422—1461)只控制了卢瓦尔河沿岸的几座城市。由法国女英雄贞德领导下的奥尔良城的解围(1429)为战争的转折点。此后,法军逐步收复失地。1453 年,法国基本上实现了领土的统一。

战争期间,英国的议会成为永久性机构,分为上、下两院。下议院由市民及州郡的骑士代表组成,并取得了对不受习惯法约束的一切税收的批准和否决特权。下议院奉行“欲予先取”的格言,在国王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之前,拒绝通过任何财政法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王室财政。

1356 年,被俘国王约翰二世的儿子多菲查理为筹集款项召集了三级会

议。其中,城市代表占优势。 1357 年 3 月,三级会议颁布了《大赦令》, 向王室提出了广泛的要求。此后,三级会议定期召开,几乎成为常设执行机构,不仅投票通过补助金,而且征集和支付补助金。御前会议、军队和整个国家机构亦受三级会议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