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辽的关系

北宋与辽的关系一直处于战战和和的敌对状态之中。宋朝建元之初,辽国几次援助北汉,迟滞了宋太祖统一全国的进程。同时,宋太祖、太宗一直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太祖设置“封桩库”,储备金帛,为赎取燕云十六州的费用;如辽不允许,就作为军费,战胜强劲的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辽国贵族不仅从侵入中原的历次战争中获得大量财富和人民,也了解了中原的富庶和繁华,对中原的掠夺战争是他们发财的大好时机。

979 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乘胜挥师河北,先后收复易、涿、顺、蓟诸州。6 月,宋太宗率军围攻幽州(今北京),半月不能下。辽援军至,与宋军会战于高梁河一带,宋军败,遂撤兵南返。

982 年,12 岁的耶律绪隆继辽国帝位,是为辽圣宗,其母萧太后当政。

宋以辽“主幼国疑”,遂于 986 年分兵东、中、西三路向辽进军。辽以主力先击败东路宋军。宋军在撤退时又因将帅失和,损失西路军大将杨业。

此后,宋、辽的攻守态势易位。宋放弃了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 疏通河北中部的河流,借以遏制辽兵马。辽则开始对宋采取攻势。

1004 年秋,萧太后和辽圣宗率大军南侵,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部分大臣主张迁都至南方以避难,以宰相寇准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主抵抗。宋真宗为主战派说服,亲抵前线,宋军士气大振。辽大将萧挞览中宋军弩箭而亡,士气受挫,提出议和。宋真宗也希望辽军早早退兵。北宋遂与辽签订和约。北宋应允每年向辽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辽遂即撤兵。

1042 年,辽乘北宋与西夏的关系紧张之际,集重兵于幽州,扬言再次南下,宋朝派使者议和,允每年增输银、绢各十万。此后,宋、辽之间没有发生重大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