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住文章作者的思路、把握教材中心,渗透思想教育

要把握作者的思路,笔者以为可遵循在把握整体基础上研究部分,即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因此,阅读教学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从整体感知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课文有初步理解, 弄清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然后结合起来思考,悟出文章中的道理,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笔者在教《月光曲》这篇内涵难于捉摸的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弄清课文写的是贝多芬创作名曲《月光曲》的一个动人传说。然后让学生讨论:作者写这样一个传说,想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去感知课文,课文重点是写贝多芬在小茅屋即兴为盲姑娘兄妹俩弹奏《月光曲》和盲姑娘兄妹俩听到琴声时产生的丰富联想。从主要内容里学生能体会到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寄予着深切的同情。第二步,在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中心的统帅下,可从文章的选材、构段谋篇、遣词造句等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作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是如何突出中心,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这个阶段,学生学得好,文则进一步心领、道则进一步神会,从而达到学文悟道,文道双丰收的效果。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教育的关键时期。笔者再以《月光曲》为例作说明。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贝多芬娴熟的演奏技巧,而是花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去写盲姑娘兄妹听到琴后产生的联想?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想让读者明白贝多芬是在用音乐给穷苦的盲姑娘以抚慰,通过音乐把兄妹俩带到一个光明美好自由的世界里去,让读者明白贝多芬是在用心去撞击那琴键,他对劳动人民寄予着深深的爱。“思” 而有“路”,“路”有目标。我们顺藤摸瓜,就能把握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

讲清这一点,课文是否就讲透了,笔者以为这还不够。在教这类课文时, 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渗透意识,必须更深入地发挥课文内在的思想性,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自己顿悟思想内容,当然这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引导,让学生经历一个由部分再归到整体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绝对不是第一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对课文有深度的把握。因而,第三步是必

不可少的,《月光曲》的第三步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再让学生讨论:贝多芬为什么能如此一挥而就创作出优美的《月光曲》的呢?启发学生从贝多芬的心灵深处作深入的思考。原因在于贝多芬爱劳动人民,他希望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他创作《月光曲》灵感的精神源泉。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胸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热爱他人,能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这才是作者写《月光曲》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受到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也从中悟出深邃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