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揣摩编者的意图,把握中心,渗透思想教育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有目的教学活动,教科书的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不可能不考虑到为教育目的服务。所以揣摩编者的意图,不失为把握教材中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在教《三味书屋》时,就有这样的体会。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的
中心似乎是介绍三味书屋这样一个处所。但是当我们翻开有关资料,发现小学课本中的《三味书屋》和鲁迅先生原稿除了一点外其它大体相似,这一点是原文中没有关于鲁迅课桌上“早”字的来历。那么编者在编辑课文时为什么要补上“早”字的来历呢?笔者把这两段文字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揣摩编者的意图。这就是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学生懂得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领悟到我们也应该从小像鲁迅那样积极进取。由于揣摩到了编者的意图,使学生较为容易地把握课文的中心,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完这篇课文后,有些学生也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上了“早”字,姑且不论这种做法的好坏,它最起码可以说明,通过这种教育,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已作用于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