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正阳路小学 孙寿美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由此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尤为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而是靠学生的读去领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朗读训练贯穿于始终。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阅读教学分为四步,即:初读——细读——精读—
—熟读。怎样在这四步中加强朗读训练呢?
(一)初读。初读是准备阶段。要求是:了解文章大意,把文章读通, 读正确;读准生字的字音;分辨生字的字形,达到正确读和正确写。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出示几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读学生不但能达到目的,而且对文章的层次也从整体上进行了梳理。
(二)细读。细读是基础,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阶段,也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把重点段、句寓于分析朗读中,以指导学生朗读,进行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一段一段),把文章读懂,理解文中的词或句,摸清课文思路。教师要特别注意:要引导学生理解地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的第一段时,可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这段文中写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用“‖”标出层次;(2)志愿军称朝鲜大娘为亲人,从哪些事、哪些语句体现出来?划出重点词句;(3)为什么说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去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一遍解决不了就反复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精读。精读是提高阶段。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课文的中心,把文章读透(重点部分),认识课文中的本质,巩固对字音、字形、字义的理解。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读课文:(1)课文为什么以“狼牙山五壮士”为题?(2) 体会“壮”字的含义是什么?(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五壮士的“壮”?找出有关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课文,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可进一步引导他们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这样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重点部分,抓住了文章的本质,领会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熟读。熟读是落实阶段。是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 巩固所学的知识。(1)有感情地朗读,品尝文中的佳句、佳词及优美片断。
(2)练词造句,写作练习。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学生在熟读这一过程中,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抄下来,并指出它们的应用范围;(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读时如亲临其境,如见其形、其色。学生投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唤起与作者感情的共鸣,达到情景交融,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
正确、流利读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之,朗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特别是好的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以牢固、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又学会了学习方法;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把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