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差生自我意识培养

人的行为往往受其“自我意识”的支配,一个人如果能充分认识自己, 学会客观分析,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就会对他的言行产生良好的影响。差生之所以差,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差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帮助差生正确认识自我

要转化差生使他们健康成长,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他们的错误想法,使其重新认识真实的自我,发现自己的潜能。这样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化差生。有些差生认为自己成绩较差,升学无望,对个人前途悲观失望,认为只有考上重点学校、中专、大学才是能人,才有出息。针对差生的这些思想,班主任可以组织他们讨论一些问题,如:成绩差是由于什么造成的?成绩的好坏是老天生成的吗?如果自己努力能不能赶上成绩好的学生?考不上中专、大学能不能和考上的同学一样为社会作出贡献?怎样评价一个人的成就?弄清了这些问题,往往就能转变上面一些错误的认识,看到自身的能力与存在价值,不至于再自暴自弃,激发起内在的进取动力。

  1. 帮助差生树立新我

在转化差生工作中,应当多坚持正面引导,对待差生的点滴进步,都及时肯定和表扬,从而引起他们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使他们树立起追求“新

我”,战胜“旧我”的信念。在转化过程中,使他们感到学习有奔头,争先进有劲头,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例如,有一名差生,家庭经济比较富裕, 但由于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经常旷课,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认为自己天生不是成才的料子。班主任针对这一情况,找其谈心,进行家访,列举出古今中外人成功的事实,对其进行正面疏导,终于使他明白一个道理。人与人智力差异其实不大,关键是有没有顽强的毅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于是他把过去消耗在玩上面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后来他的成绩直线上升,终于考上了重点学校。

事实证明,只要差生正确地认识了自我,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增强了自信心,就能在各方面通过努力取得进步。

  1. 老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有些老师经常讲:“现在的学生实在难教,硬的行不通,软的又不行, 真是欲教不能”。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有一位差生这样说:“我们犯错误,老师对我们一是停课训斥,二是向家长告状,三是写检查作保证”。还有的差生说:老师经常把眼光盯在我们这些差生身上,动不动就训斥一通, 让我们成天抬不起头来”。这就提示我们,差生心理是压抑的,他们不是能变好,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去看待他们,是否善于抓住他们的心态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简单粗暴的方法是很难奏效的。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矛盾, 教师是矛盾的主导方面,学生的各项思想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思想内在过程,因而要改变学生的思想,作为教育者也要改变自己不正确的教育观,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丰富自己,以《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衡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楷模。在教育中,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心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要差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教师同时也应当树立科学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