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差生道德意识培养

怎样培养差生正确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呢?这确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针对差生的特点,班主任老师首先要使差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理想范例,通过种种教育形式强化道德意识,并使其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些工作中,应坚持引导与督促相结合,既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又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1. 掌握正确的道德知识和概念是培养差生道德行为的基础

差生往往对道德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是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歪曲的。他们弄不清楚什么对,什么不对,或者弄不清楚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某位班主任抓住了几位抄袭的差生,和他们一谈心,有的说:“别人抄,我不抄吃亏了”。有的说:“又不是我一人抄,别人也抄了。”但当班主任问还有谁抄了,他们闭口不答,甚至和班主任说, 如果把别人供出来,那就对不起“哥们”,那就等于出卖朋友。由此可以看到,这些差生在道德认识上是糊里糊涂的,他们分不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一种作弊行为,就涉及对待纪律、原则、诚实、友谊等道德问题的看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纠正这些差生的错误认识,就很难根治这种现象。所以,首先要让差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和概念。这可以通过政治课、校会、班会、团队会等形式来传授社会主义的道德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理解基本的道德概念,增强分辨美丑的能力。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1. 帮助差生选择良好的道德范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少年,往往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榜样。这些榜样,有的是文艺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有的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有的是社会上的先进人物,有的是他们所敬佩的教师或亲人等等。他们把榜样的生活和行为作为自己的表率,把自己的行为和理想人物的行为作比较,从而评价自己行为的好坏。差生心中同样有自己的榜样人物, 但由于他们往往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事物,因而他们不善于选择正确的范例作为自己的榜样。例如,把粗鲁作为坦率,单纯地喜爱某些人物的不重要的个别特点。有的差生看了武打小说,把武士侠女作为自己的榜样,对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加以摹仿。同学打架,也主动帮忙,还美其名曰:“这是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

要帮助差生选择正确的范例,就必须让他们接触并了解一些可以作为榜样的人物。老师要有意识地向他们介绍一些英雄人物及其事例,这种介绍, 可以是自己亲自介绍,也可以是指导他们阅读有关书籍,还可以是举办报告会,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差生提供可学习的榜样。

帮助选择正确的范例,还要结合不同差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差生“差” 的方面各不相同,有的是学习差,有的是品德差,有的是二者皆差;品德差的学生也不相同,或自私、或好斗、或偷窃等。对不同的差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榜样,或选择同一榜样的不同方面作为学习模仿范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帮助差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他们把理想人物的高贵品质贯彻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1. 稳定差生的道德意识,促进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差生的道德意识具有不稳定性,有时往往教师费了很多精力使之形成的良好的道德意识,一经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发,就会发生动摇,甚至丧失、改变。教师要稳定差生的道德意识,可以在向他们传授正确意识的同时,对不正确的道德意识也加以分析批判,让他们从正反两方面来认识问题。不但知道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是对的,还知道不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是错的。明辩是非,自觉增强抵抗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

道德意识的形成对道德行为的培养非常重要,但二者又不是绝对统一的,经常表现出二者不一致的情况。如某位差生总是犯错误,不是打架斗殴, 就是旷课逃学,当班主任找他谈话时,他似乎什么道理都懂,也知道他做得一切都是错误的,但就是改不了。这位差生就是一位道德意识与行为不能统一者,作为班主任老师,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那么如何尽量使差生二者达到统一呢?首先,要加强道德行为的训练,教师讲了某种道德知识和概念,可以出一些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去实践;其次,要磨练差生的意志, 增强他们的自制能力,差生不能把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往往是由于意志不坚强,缺乏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