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吃苦的不吃亏

一线最苦。筒子工,一个班下来,巡回五六十里路,累得腰酸腿疼。纺丝工,工作条件艰苦,潮湿、憋闷,而且与有害气体打交道。郑广银说,苦的不能亏,老亏就没人再乐意吃苦,没有大批甘愿吃苦的员工,企业就没有希望。于是,工资向他(她)们倾斜。一线的奖金、保健高于机关科室人员, 也高于包括郑广银自己在内的公司所有领导。

劳模、先进付出的苦多,公司首先给予他(她)们荣誉,让他(她)们成为耀眼的人物,同时,在待遇上也适当给予照顾,如颁发奖金、浮动升级、

组织外出旅游等。

郑广银来自一线,最心疼一线的将士。他不断宣传自己的观点,为企业甘愿奉献、乐意“吃苦”的人越多,企业就越有希望;造就一大批艰苦创业、乐于“吃苦”的员工,是企业前进的巨大财富。当领导的,在倡导这种精神时,切记“让吃苦的不吃亏”。当然让“吃苦”的不吃亏,不是搞等价交换, 不是要在“吃苦”与待遇之间划等号,但领导如果缺乏这种尽可能让“吃苦” 者不吃亏、的意识,企业就肯定缺少动力,他认为,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必须克服三种错误论调。

一是“平等论”。一些人头脑中有一种顽固的个人意识,总是强调自己所做工作的重要性。比如,有的科室人员认为自己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是复杂劳动,一线职工是体力劳动,也是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待遇比不上简单劳动是不合理的。郑广银承认,科室工作固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但相比之下, 一线职工是又动体力、又动脑力,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而且是把领导意图、计划设计、市场需要的产品规格标准,毫分不差地物化到每一寸人造丝之中,稍不留神,就会出残品、次品,造成浪费,甚至形成事故。在机关科室,工作环境和条件,明显优于基层,而且,并非所有人员都百分之百地付出应有的劳动,苦乐不均问题客观存在着。问题的实质不在于简单地和一线比,而在于如何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把与一线待遇上的攀比, 变为工作中的实际努力。

二是“吃苦活该论”。郑广银曾经听到过这种议论,一线艰苦,他(她) 就是干那个的,嫌苦怕累调走呀;劳模、先进怎么样,还风光了呢!他认为这是不讲道理。劳模、先进不是先有了待遇才产生的,而是对他(她)们艰辛劳动的肯定。劳模、先进的事迹令人感动,应当想方设法给他(她)们以褒扬和激励。至于“他(她)们是干那个的”,更是一种错误认识。没有数千名职工在一线拼搏,企业的产品哪里来?效益哪里来?你兜里的工资、奖金哪里来?如果都嫌一线脏累,纷纷请调,这个企业还办不办,上万名员工

(包括离退休人员)岂不喝西北风?向一线倾斜,鼓励一线职工忘我工作, 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国家、企业和全体员工都能得到实惠,何害之有?倒是持此怪论者应当放到生产一线受受教育才对。

三是“主人翁奉献论”。有的人专门在字面上作文章,说什么工人阶级尤其是一线工人是国有企业的主人,要具备社会主义精神,讲奉献,不讲索取。干工作或多出了些力气,便讲条件,闹待遇,有失主人翁水准。郑广银认为,这是一种假“主人翁”之名,而行掩盖失衡心理之实的论调。首先, 国有企业员工不分“一线”、“二线”,都是企业的主人,不能借此拈轻怕重;其次,同一企业,职责、岗位不同,确有苦乐不均问题。我们划出“一线”,就是要承认这个事实,并非说哪个部门、哪些人就不重要了;再次, 持这种论调者本身就缺乏主人翁意识。在化纤人为天鹅事业忘我的奋斗中, 不允许这种消极情绪的存在和扩散,要发现一个,批评教育一个。批评教育不改的,实行停业待岗,不发奖金,扣发半额工资,以观后效。

郑广银认为,与一线职工和劳模、先进所吃的苦、所作的贡献相比,企业给予他(她)们的奖励、待遇微不足道。很多老工人在企业干了一辈子, 眼使花了,腰累弯了,甚至疾病缠身,他们得到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让“吃苦”的不吃亏,更多的还是精神上、道义上的安慰。作为企业的领导,既要提倡吃苦耐劳,推崇忘我奋斗,也要尽力保护职工的积极性,理解关心为企

业兴旺而肯于吃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