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房与租车

房子,是公司员工关注的一个热点。在人们初步解决了吃饭、穿衣等基本需求之后,“衣食住行”中的住房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天鹅化纤集团,老少三代共居一室者有之,找房和找对象一样难者有之,入厂几年还在农村租房住的达数百户⋯⋯

郑广银中学时代就熟背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尤其对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句记忆殊深。他既为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所感动,也为旧社会贫富不均,劳动人民饱受苦难的历史而辛酸。他认为,解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应当成为一种社会公德和社会自觉行为,可惜在那个私有制年代,是不可能做到的。当他担任了公司总经理、企业法人代表之后,他中学时代的情怀愈发壮烈,在新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理应以自己的劳动,换取住房条件的改善。作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有责任、有义务,把这副担子挑起来。不然,我们何以鞭策职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他公开表示:“只要我在岗位,企业就要筹钱年年盖职工宿舍,年年为职工改善住房条件!”

1994、1995 两年,公司筹集 4000 多万元资金,新盖职工宿舍 1100 套, 新进和调整近 2000 户,占生活区总户数的 40%以上。要说盖房难,分房更难。多少单位盖房时欢天喜地,分房时却打得不可开交。在分房问题上,表现的依仗职权“多吃多占”,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困扰着整个社会。中央为此发文布令,对领导干部分房、住房问题多次提出并再三明确有关纪律和规定。郑广银认为,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领导干部心底无私,立身清正。为此,他提出公平、公正、公开三原则,要求不权分上房、调了房的满意, 全体员工都要满意。

首先从自身和领导班子做起,他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明确表示:“包括我在内的公司领导,不写条子,不做人情,不打电话。经员工讨论、职代会通过的分房、调房细则,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人不能自行改动。有意见、有问题可以在讨论。通过方案细则前充分讲、大胆提。一旦定了,就要坚决执行。”

河北省纪委领导到公司调查研究,得知这个信息,十分赞赏,转发了公司的做法和经验。

由于领导决策准确,方案公开、公平、公正,执行操作有力,近 2000 套新房旧房的分配调整,没有一户找领导,闹意见。职工群众说,好事办好, 这次分房算是最说明问题的。

盖房、分房如此,还有一件让职工叫好的事情。

每年 7 月 7、8、9 三天是全国高考的日子。这几天,学 生关注,家长关注,社会关注。公司生活区考生每年有几十名。按惯例,都由公司派车送往各考点,为他们顺利通过高考提供方便。不巧,1995 年公司“大客”大修派不出。消息传开,考生和家长都急得团团转。有的提出提前等乘公共汽车;有的几家联合雇“出租”;有的家长干脆叫孩子骑自行车⋯⋯但要安全、正点,都不是万全之策。

郑广银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责成有关部门:“没车租车也要接送!” 于是,公司花数千元在市里租了一辆“大客”,3 天内每天 4 个来回,按时送接考生。在广大员工中传为佳话。

郑广银说:“社会上不是流传着‘房子、票子、儿子’的说法吗?如果说那是对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讽刺的话,我们也搞‘房子、票子、儿子’。但这里所指的房子,是解决职工的住房困难;儿子嘛,是关心职工子女的读书、考学、就业;而票子,自然是多创利税,多办福利,为国家、企业和职工谋求最大的利益。”

年年盖房,年年分房,表现了郑广银的这种思想,送接职工子女参加高

考也是这种思想的延伸。郑广银认为,衡量是否真正关心职工、爱护职工、一切为职工着想,在分房和子女问题上,起码有三个问题可资借鉴:一是领导干部是不是在分房之列,是否因此制定政策规定之外的标准以便自己获得所谓表面的“公允”或者干脆扣住部分房屋,以各种借口用于优亲厚友;二是是否以自己的孙男弟女参加或不参加类似高考就业之事为界,确定或支持,或不支持,或提供方便,或不提供方便;三是能不能让员工面对面提意见,把任何有利员工的事情摆明亮透,对损害员工利益的行为,包括领导干部在内,进行毫不留情的制止与斗争。

郑广银说,只要能够妥善处理以上三个问题,领导者心底无私,天地自然就宽,就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否则,无论是谁,都难以很好地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