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客店·

泰安从前的客店,主要是接待朝山进香人的客店,称为“香客店”。 明朝时这类香客店的规模和经营方式,张岱作过描写:“离州城数里,

牙家(店主)走迎,控马至其门。门前马厩十数间,妓馆十数间,优人寓十数间。向谓是一州之事,不知其为一店之事也。到店,税房有例,募轿有例, 纳山税有例。客有上中下三等。出山者送,上山者贺,到山者迎。客单数千, 房百十处,荤素酒筵百十席,优傒弹唱百十群,奔走祗应百十辈,牙家十余姓。合计入山者日八九千人,初春日满二万。”登山毕,“出红门,牙家携酒核洗足,谓之接顶。夜剧戏开筵,酌酒相贺”。

清末明初,泰城最有名的香客店是张大山客店,坐落在北关青龙街路北, 店门如富家府第,高悬“张大山客店”匾额,设“仁宦行台,安寓客商”招牌,门旁有拴马桩,上马石。大门之内,东北向有对称四个院落,名筑小型精致门楼,院内植花木,多供仕宦乡绅作临时公寓。正北戏楼后为一般香客住房。

店内设三个等级的伙食;又有小型戏曲、鸦片、牌桌、妓女、地方小吃、理发、出售纸元宝、香烛等项营业。

张大山客店为香客服务的营业,可称前前后后一条龙:在香社起程之前, 店中派人卞乡持大红贴子与“善首”联络住店等事,名为“会茬子”;客人到泰城,联络人带随员提灯笼往车站迎接,替“善首”背褡子到店:客人到店门口,店员用传盘端酒与菜为香客接风;店内设小型泰山奶奶庙,香客进店先烧香叩拜,舍香钱,遥向泰顶元君表敬意;客人朝山,店主将他们送到门口,对官宦说:“步步高升。”对求子的人说:“早生贵子”。对商人说: “登高发财。”客人登山,店主派两名“送山人”,沿途安排打尖等事;客人下山到店门口,店里人仍在门口敬酒菜,名为“道喜”。回店后为客人摆筵席;客人临行又摆酒席,主人亲送客人出大门,门外备酒菜饯行,主客互道:“望明年再来。”“明年一定来相会。”

泰山极顶由南天门至碧霞祠一段称为天街,过去天街上有 20 多家小店,

一律石墙茅顶。规模大的五、六间房,小的只有一、二间房。这些店,白天卖香火元宝,晚上供香客住宿。店门口都挂木刻招幌,有笸箩、金牛、鹦鹉、鞭子、金钱、棒槌、金钟、响蛋等,别家用了重复的招幌,就用个双数如双升、双鞭、双棒槌、双牛、双钟、双钱等。招幌为木刻圆雕,涂漆着色,有的朴素,有的漂亮。

天街客店的规矩是不收房钱、饭钱,只收香火钱,其实是都在香火钱里找齐了。从前朝山的人,只要来泰山进过一次香,以后就要年年来进香,不然怕泰山老奶奶怪罪心不诚。客店的主人服务周到,希望一次来往店的香客以后年年住在自己店里。第二年,香客一到,店主早把香烛元宝一应用品备齐,不用香客操心。各店都有自己的老主顾,并不互相争买卖。

各店都挂笊篱,有人以为那也是店名幌,其实是,各店都备有清水素面, 供给进香期间吃素的香客,笊篱是捞面的炊具,挂起来作卖面的招幌,与店名无关。

今天的泰山旅店与外地已无多少差别,但若细心观察,仍然可以发现一些当年香客店的种种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