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毛驴坐手推车

毛驴曾是普遍于山东乡村的坐骑。因为它吃得少,不用许多精料,一般农家都养得起,更兼它性情温顺,样子好看,行走起来爬山涉水也都使得。毛驴中有一种通体墨黑,只鼻梁、眼圈、四蹄着雪白毛色,乡间称为“三粉”, 特别讨人喜爱。

从前,乡下小媳妇走娘家串亲,几乎是人人乘坐毛驴的,不用备鞍配辔, 只消把一条被子搭在驴背上,欠身斜坐,就可以上路了。有一首传统的歌谣, 寥寥几句便将骑驴女子的风姿如画儿一样描绘出来:

大槐树,槐树槐, 槐树底下搭戏台。 人家的闺女都来了, 俺的闰女还没来。 说着说着来到了, 骑着驴,

打着伞, 抱着孩, 挽着纂,

穿着花褂真露脸。

乡下还有一种规矩,新媳妇走娘家,往往由小叔子为嫂子牵驴,旁观者称为“赶驴的”。后来时代进步,走娘家改为骑自行车,骑摩托车,仍然由小叔子同行,他的身份仍然被称为“赶驴的”。而乡间老汉至今呼摩托车为“电驴子”。可见骑驴的风俗影响是多么深。

近些年,骑毛驴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见,但有些地方的旅游部门牵出毛驴为坐飞机来的游客助兴,却又受到了特别的欢迎。

独轮车是民间广泛使用的简便运输工具,因形式和功用的不同,有“二把手”、“猪嘴车”、“响车子”和“木轮小车”等类型。

最原始的一种是响车子,车轴、轴碗、车轮都用枣木制成,轴碗内涂抹松香,行动起来,发出吱吱吜吜的声响,若数十辆车子同行,便交织出一片车响,听起来别有情趣,许多口技艺人的保留节目中都有响车子行路的段子。当年推响车子赶脚的人还有一种俗约:许多车子结队赶路时,谁的车子最响, 谁就走在最前边。

有一种车棚为平盘形状的独轮车,从前用来载人,以载人为业,名为“推脚”。“推脚”的人,用花布在车上搭起凉棚,号为“花车”,车盘上铺垫被褥或蒲席,乘坐其中,十分舒适。用以旅游,可以体会乡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