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的名产与名吃

·楷雕·

楷雕与碑贴、尼山砚,并称为曲阜工艺品“三宝”。

楷雕的材料是孔林中独有的楷木。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奔丧时带来栽在孔林中的。传说子贡栽下的这棵树,后来长成了巨株。清康熙年间遭雷火焚死,人们将那棵树的枯干形象,刻在石碑上,碑名“子贡手植楷”,又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与碑今都完好。孔林里自古有许多高大的楷木, 还见于孔子后代元朝孔齐《至正直记》中的记载:“楷木唯吾祖陵有之,音与皆同,相传为南海外之木,弟子移植于鲁者也。二千余年,树身皆合抱, 文理坚韧,可作拄杖手板之用。”

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他的墓在孔林中),曾向乾隆皇帝介绍楷木的好处:“楷木可为杖,又可为棋,其萌可为蔬,又可为茶,其瘦(树木外部隆起如瘤之处)可为瓢”,“其子榨油可为膏烛”。

曲阜楷雕,有上千年的历史。孔府珍藏的孔子及夫人亓官氏两尊楷雕立像,相传是子贡为孔子守墓时雕成的,这种传说虽无确证,但宋代时已有了这两件作品是证据确凿的。

曲阜楷雕的传统作品是手杖和如意。

楷本木质坚实而柔韧,折枝为仗,天然屈曲,状似龙蛇,木有直性无横性,刻成手杖,不会暴折。

如意,本来是古人用以搔痒的器具,可如人意,因此得名。后来逐渐演变为供玩赏的器物,其名吉祥,遂广泛流行。楷木纹细,色呈金黄,刻制的如意,玲戏剔透,精细处如丝不断。孔府从前有一对大如意,上刻《文王百子图》,一百个儿童环绕周文王,形态各异,个个栩栩如生。

楷雕手杖和如意,历来是孔府和山东地方官向皇帝进贡的贡品。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山东巡抚给慈德太后的寿礼中就有一柄曲阜楷雕寿杖和一对如意。杖上刻百龙百珠,云霞相映,如意刻八仙庆寿,群仙祝寿,被慈禧太后称为绝技。

今天的曲阜楷雕,除传统的手杖、寿杖、如意之外,又添孔子像、佛像、仕女、笔筒和各种小巧动物,深受四方旅游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