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香社·
民间香社习俗流行甚广,其结社目的,如民国重修《泰安县志》所说: “泰山为五岳首,而圣母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咸之不通”,“贫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完全是一种迷信的愿望。
香社一般由一村或数村的香客十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组成。发起人称“香首”、“会首”、“社首”、“善首”或“领袖”,一般设 1~3 人。下设承办人 3~5 人,负责会员联络,收领会费、购置香纸供品等事。一般成员称“善男信女”或称“弟子”。
香社有临时与长期两种:临时香社一般规模较小,朝山进香时间不固定, 多是因为当地发生天灾人祸,朝山祈求神灵保佑或许愿、还愿的;长期香社一般规模较大,朝山的时间比较固定,外省香社多在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朝山, 本地香社多在六月六日朝山,目的都是祈求广义上的国泰民安、福绥海宇。
香社香客进山,由会首率领,结队而行,队前举会旗,上书“朝山进香”、“×县×村××(如“义和”、“北斗永善”等)香社”字样。旗的形状清代以前多长方形红旗,清代以后多三角形黄旗。大型的香社队前还有锣鼓开道,并有罗盖(俗称“万民伞”)、吊挂等仪仗。张岱在《岱志》中描写明代朝山情景:“山上进香人,上者下者,念阿弥陀佛,一呼百合,节以铜锣, 灯火蝉联四十里,如星海屈注”。
香社的行进次序是,先进岱庙朝拜东岳大帝,一路焚香祈祷,直达山顶碧霞元君祠,参拜元君金像。行礼时,会首在前,善男信女在后,由承办人敬献匾额、供品等。供品种类繁多,当年历城北斗永善香社一次供献泰山圣母贡檀牌位并神龛黄绣花棹头各一、黄绣花铺垫二副、黄缎绣花黄罗宝盖一把、大宝盖一把、黄洋绸宝盖二把、龙凤旗五色旗八杆、黄宝旗八杆、朱红洋标大社旗四杆、小礼旗六十杆、大纱灯二对、龙拐铜提炉二对、凤提炉二对、大红彩绸一匹、十献供品、朱红大盘十个、蓝布小垫三十个及金桥银桥、旗、伞等各一宗。今仍时有敬献万民伞、幔帐、桌围、鞋子、帐联、旗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