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工艺品·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描写营儿打“绦子”、打“络子”,这种工艺在胶东流传下来,在近百年中与外来工艺相融合,形成了花边的规模生产,反转来成了地方上的重要出口品。

莺儿当年打络子,用的是各色彩线,如今烟台的女人做花边,用的是一色素白线儿,手段、品种也非当年的莺儿可比。

勾针花边,用一支小小的一端带点儿弯钩的针,施用拉缠绕锁的手法, 编结出带各种图案的各样日用物品,这大约与当年莺儿打络子的方法差不多,莺儿当年结构的种种花样“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等等,也都活跃在今日胶东姑娘的心里和指尖上。

梭子花边,产在蓬莱。制作这种花边的工具,是用金属或牛角做成的一个小巧梭子,内缠纱线,左手牵出线头,右手捏住梭子,穿引圈结。织出的花边多成梅花形,梗线鼓圆,精巧之中,显得有筋有骨。

招远市和海阳县的“网扣”花边,很容易使人想到渔家姑娘织网的场面。织女们先织一个大大的网片,以这网片为画版,在网上织纺图案。织成的作品,最受欢迎的,是宽大的窗帘,其中有一种,织着劲竹数竿,张挂窗前, 没有翠绿的颜色,也没有沙沙的声响,只有淡淡的身影,灵妙非常。

棒槌花边,因用具得名,用具是两三寸长的小棒槌,共有数十枚,个个缠满了织线,盛在柳编笸箩里。花样儿画在纸上,展开在草垫上,依花样上的图案,插布下疏疏密密的钢针,把一个个棒槌上的线头挂缠在钢针上,引长了线,将众多的棒槌横列为一排,织女坐下,面前一排棒槌很象一排琴键。编织时,两手十指一齐动作,只见她的手起起落落,把几十个棒槌撩动得左右飞旋,个个都象有生命一般,飞舞、跳跃、躲闪,互相撞擦,发出“啪啪” 的声响,观者正惊异于织作的灵巧,不曾注意,那一片花边已织得有梗有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