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和吕剧
山东地方戏曲品种繁多,全省有 30 多种地方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有吕剧、两夹弦、五音戏、茂腔、柳腔、柳琴戏、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蓝关戏等等。但是,影响至深、几乎人人随口能唱的,在西部是山东梆子,在东部则应属吕剧。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梆”。流行于古曹州府(今菏泽市)的叫“曹州梆子”,流行于济宁、泰安一带的,叫“汶上梆子”。山东梆子的传统剧目极其丰富,经常上演的剧目就有 600 出之多,有“四大征”, 即《穆桂英征东》、《秦英征西》、《姚刚征南》、《雷振海征北》;有“老十八本”,包括《春秋配》、《梅降雪》、《千里驹》、《全忠孝》、《江东》、《战船》、《宇宙锋》、《玉虎坠》、《百花咏》、《老边庭》、《金台将》、《富贵图》、《龙门阵》、《佛手桔》、《双玉镯》、《虎丘山》、
《天赐录》、《马龙记》等。众多的剧目使观众数不胜数,他们常常把剧目编为歌谣,便于记忆,也便于传扬,其中有一首歌谣是:“打金枝,骂金殿, 曹庄杀妻牧羊圈。”
山东梆子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其中描写反抗强暴,大忠大奸、杀富济贫、锄暴安良内容的为数不少,极合山东人民敢于斗争的慓悍性格,其行当则以红脸,黑脸为主要角色,唱腔慷慨激昂,动作架式夸张,伴奏紧锣密鼓,一台戏唱起来,台上台下都洋溢着阳刚之美。不到山东,看不到这样的戏,也做不成这样氛围中的看戏人。
吕剧起源于黄河下游的广饶、博兴一带,原称“化装扬琴”、“琴戏”, 传到惠民叫“迷戏”、“捋戏”,传到胶东半岛又叫它是“蹦蹦戏”,50 年代进城后定名为“吕剧”。
吕剧的曲调不多,但是富于变化,传统剧目以小戏为主,取材于民间故事,反映下层人民普通的日常生活,表现风土民俗,恋爱婚姻,儿女情长的事事物物,加上它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娓娓动听,在民间最受家庭妇女喜爱。当年的艺人薛金田,艺名旺相,唱腔流丽,扮相俊美,登台演出,令观众痴迷。传说,女人在家做饭,一听旺相唱戏,赶紧注外跑,把手中正做的饼子糊在门框上,以后便有歌谣流传:“听见旺相唱,饼子贴在门框上。”
传统吕剧剧目有《王小赶脚》、《三打四劝》、《小姑贤》、《爱女嫌媳》、《王汉喜借年》、《双换妻》、《王定保借当》、《篮桥会》、《空棺记》、《灯蛮船》、《站花墙》、《双生赶船》、《小秃闹房》、《拿懒汉》、《王天保下苏州》等,极尽悲欢离合之能事,怎不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到山东学唱几段吕剧,人与人之间自然便缩短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