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与宁海绸·

柞蚕丝绸的生产始于胶东。西晋崔豹《古今注》记载:“(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 40 年),东莱郡东牟山,有野蚕成茧⋯⋯收得万余担,民以内絮。”这是利用野蚕丝絮的记录。以后《晋书》又有记载:“太康七年(286

年),东莱山蚕遍野,成茧可四十里,土人缫丝织之,名曰山绸。”这便是野蚕丝纺织的记录了。明清以后,以牟平为中心的柞蚕放养、缫丝织绸的技术都臻于完善。

柞蚕与桑蚕不同,桑蚕在室内饲养,柞蚕在山上野外放养,因此又称“山蚕”、“野蚕”。

放养柞蚕的柞树林,称为“蚕场”。放蚕分春秋两季,两季方法不尽相同。春茧蚕丝质量不如秋蚕,以此,养蚕户向来春蚕放得少,秋蚕放得多。俗称春蚕为“放种”,秋蚕为“放丝茧”。

放秋蚕有选种、穿种、拴蛾、选场、浇子、挪蚕、匀蚕、打铺、摘茧等环节。在旅游者眼中部可以成为独特的场景。

柞蚕丝,吸湿性强,导热率低,用它为原料加工的织物,穿着舒适,烟台地方人俗称为“茧绸”、“大茧丝绸”,运往外地,统以产地称“宁海绸”。20 年代牟平出产的柞蚕丝绚分三大类:纬粗、质地厚实的一种叫宁海绸;用春蚕茧绳丝,织成质地轻薄、光泽好的一种叫南山府绸;绸面上显现粗条纹的叫做芝罘绸。目前,宁海绸的花色品种多达 42 个,其中有水丝绸、疙瘩绸、劳动绸等名品。

如果秋季在蚕区旅行,还可以尝到蚕蛹的美味。柞蚕茧蛹,粗如手指, 长可 2 寸,煮出或炒出,红光油亮,环节历历,外乡人见了,难免有几分畏惧之心,但当地人食之成癖,许多山里汉子,一见蚕蛹必定引动酒兴,啜酒食蛹,是他们难忘的美事。如果春天到蚕区,还可以看到吃蚕蛾的场面。用蚕蛾开卤吃面是男女老少都特别喜欢的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