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训练学生读题,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经常反映“化学课很有趣,就是题做不对”,其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读题,没有把题看懂,当然就不能按正确的思路解题,结果,做作业时间花得很多,收效却很少。因此,在讲解例题、做作业题之前,一定要求学生反复读题,在读题中,第一:弄清题意,分析清楚本题所涉及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及现象。其中特别要注意关键的字眼,如“完全反应”、“反应后”、“反应一段时间”,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有反应还是无反应等等。这些字眼是题中的条件或计算的依据。第二:通过读题弄清题目类型(计算题、实验题、简答题或推断题),分清已知条件和所求,从化学涵义着手,确定解题的途径。初中化学计算所用到的运算方法大都是比较简单的,但学生却常常出现计算上的错误,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学生未弄清化学计算所依据的化学概念、理论、实验事实。例如,有的学生计算水的式量时,错为 1×2×16×1=32, 这是由于对水的涵义理解不清造成的。如果帮助学生弄清了分子式和化学的概念,学生自然不难得出水的式量=1×2×16×1=18 的结论。再如一年中考式题要求写元素符号,化学式,而有的却写成名称,要求写名称的却写成符号,这都是读题不清造成的。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继续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论证说理能力。为达到以上目的,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课本叙述概念的条件及其局限性。如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仅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分类时,化合物只从无机化合物分类;燃烧的条件仅限氧参与的一般燃烧等。

  2. 善于联系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初中化学课本上物质的性质实验、制取实验鉴别,我们只要设计出恰当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均能读懂课文,与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发馒头加碱,灭火器等。学生通过观察就会获得鲜明的印象,对教材便一目了然,很易理解了。

  3. 不要放过疑难问题。要看书,要对问题理解,就要多下功夫,钻进去, 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不要轻易放过似懂非懂的问题。如,“固体溶解度定义中规定一定温度,100g 溶剂”,温度改变,溶解度是增还是减?溶剂改变, 溶解度是增还是减?正确理解了溶解度与浓度、溶剂、溶质的关系后,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了,对知识就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