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

  1. 自然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对现实材料进行探究。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对现实材料进行探究,现实材料指的是教师在课前针对学生所要掌握的概念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精心设计和选择的一些实物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是说要求学生动手摆弄和操作这些实物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慧才能,探索研究出材料中所包含的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现实材料进行探究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通过探究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和深刻地领会所学的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予事情的发生过程, 亲自经历科学的程序,又可以使他们循序渐进地学会自行获取知识和“搞科学”的方法。喜欢探索更是小孩子的特点,若给他们一种处于科学家的感觉, 在“玩”这些实物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对他们来说是新的发现,还可以在感

情上、思想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自然教学需要给予学生研讨的机会。给予学生研讨的机会,这是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法所要强调的另一个方面。即在学生对现实材料进行探究之后,要让学生可以发表他们探究的结果;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讲出各人不同的意见;对有怀疑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来。通过研讨可以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大家对所要认识的事物了解全面。班上几十个学生各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认识就会有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中学生为证明自己是对的,遂想方设法驳倒对方,从而开动脑筋找根据,也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思维发展是同语言发展密切联系着的,在研讨中,学生通过一定的语言给要认识的事物命名,表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使他们在探究中所获得的表象转化为概念,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统一过程。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法,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独立自由地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研讨寻求结论,教师不直接向学生讲解知识,甚至不作任何裁决,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又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探究所用的实物,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和选择;教师为学生创设出利于学习的情境;在研讨会中,教师鼓励每一个学生讲出自己的意见;指出矛盾的事件,又把矛盾交回讨论会中解决;并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做出最后的“考察记录”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为主体”和“教为主导”统一起来,是因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发生的过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小孩子自他们学爬学走学讲的时候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因此小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及智力结构,促进他们智能进一步发展,科学教育更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经历人类科学的进程,为他们将来成长为发明家、创造者、革新者奠定基础。但小孩子究竟不是科学家,小学科学教育要让孩子们在四十分钟内,跨越人类几千年、几百年的科学进程,就需要有教师的精心指导, 教师遵循着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发挥指导作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