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问题阶段

学生在学习同一单元知识时,当得出结论后,往往有可能产生新问题, 或是教师为了使学生保持不断探究的意向,提出新问题。

例如,《电流的大小》一课。学生已经了解到导线材料不同、温度不同可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学生会提出这样的新问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电流大小呢?电池、电阻变化、电流大小会变吗?”

再如,《杠杆》一课。学习后,学生都认为杠杆可省力。教师就在下课前提出新问题:“是不是杠杆都能省力呢?”

当有新问题出现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可以让学生课余或回家进行实验, 下堂课再继续研究,使学生对学习知识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

“科学程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用“科学程序来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极大帮助。整堂课中学生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状态。教学的第 1、2、3、6 阶段,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学生为了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而积极开动脑筋;教学的第 4、5 阶段,是培养学生集中思维能力。

教师在学生扩散思维阶段(在教学时间许可范围内),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生集中思维阶段,则应积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1. 运用“科学程序”来教学,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订研究项目及其所需要的各项材料;教师在课上主要是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不要用言语或表情去干扰他们的思考。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矛盾,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和争论,必要时也需做些适当的启发。

  2. “科学程序”教学的每一阶段不应分得很清楚。在一课中,有时可把两个阶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时可用一句承上启下的话把两个阶段教学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