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1820 年起,电磁热席卷欧洲,研究结果大量发表,众说纷纭,真伪难辨。

1821 年英国哲学学报(Annal of Philosophy)杂志编辑约法拉第写一篇关于电磁问题的述评,这件事导致法拉第开始了电磁学的研究。

法拉第当时正在英国皇家研究所做化学研究工作。他原来是文具店学徒工,从小热爱科学,奋发自学。由于化学家戴维的帮助,进到皇家研究所的实验室当了戴维的助手,1821 年受任为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法拉第在整理电磁学文献时,为了判断各种学说的真伪,亲自做了许多实验,其中包括奥斯特和安培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新现象:如果在载流导线附近只有磁铁的一个极,磁铁就会围绕导线旋

转:反之,如果在磁极周围有载流导线,这导线也会绕磁极旋转,如图 3

—9。这就是电磁旋转现象。

与此同时,法拉第对安培的“分子电流”理论提出不同看法。他设计了一个表演。取一支玻璃管,在上面缠以绝缘导线,做成螺线管,水平地半浸于水中。然后在水面上漂浮一只长磁针。按照安培的观点,载流螺线管对应于长条磁铁,螺线管的一端相当于南极,另一端相当北极。磁针如果是南极指着螺线管的北极,应该会吸向螺线管的北极并停于北极的一端。法拉第指出,这与实验结果不符。他做的实验是磁针的南极继续穿过螺线管,直至磁针的南极接近螺线管的南极。法拉第论证说, 如果磁针是单极的,它就会沿磁力线无休止地运动下去,就象电磁旋转器那样。法拉第认为,和载流螺线管对应的不是实心磁体,而应是圆筒形磁铁。

■图 3−9 法拉第的电磁旋转器

安培则反驳说,圆筒形磁铁和螺线管并不一样。按照他的分子电流假设,圆筒形磁铁中的电流是一小圈一小圈,而线圈中的电流是沿着大圈的(如图 3−10)。为了证明圆筒形磁铁中的电流是互相抵消的,他当众作了一个表演:

把绝缘导线绕许多圈,做成线圈,在线圈内部放一个用薄铜片做成的圆环,取一磁棒置于圆环近旁,如果铜环里有宏观电流,磁棒就会驱使铜环偏转。否则,只可能有分子电流。安培的实验表明铜环里只有分子电流。

这是 1822 年的事。如果安培细心做下去,肯定会发现,在线圈通断电的瞬间,铜环里会出现宏观电流。遗憾的是安培一心只是想证明他的分子电流学说,竟错过了发现电磁感应的机会。

■空心磁体中的分子电流 螺线管中的宏观电流图 3−10 安培的解释

据文献记载①,法拉第在知道安培的答辩后,也重复了这个实验。可惜他所依据的资料把安培的圆环误画为圆盘,所以法拉第重复了多次没有得到结果。

如果安培能更客观地对待实验,如果法拉第能准确地了解安培的实验,也许他们中的一位会比 1831 年早好几年发现电磁感应。

当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并不是偶然的机遇,而是他一贯追求科学真理的结果。他和奥斯特一样,笃信自然力的统一,早就在寻找“磁生电”的迹象了。

从 1824 年到 1828 年,法拉第多次进行电磁学实验。他仔细分析电流的磁效应,认为电流与磁的相互作用除了电流对磁、磁对磁、电流对

① L.P.Williams,Am.J.Phys.54(1986),p.306.

电流,还应有磁对电流的作用。他想,既然电荷可以感应周围的导体使之带电,磁铁可以感应铁质物体使之磁化,为什么电流不可以在周围导体中感应出电流来呢?于是他做了一系列实验,想寻找导体中的感应电流,其中有:

线圈接电池通电,一根导线置于线圈近旁,导线两端接电流计构成回路。结果在电流计中未发现感应电流。

令导线穿载流线圈而过,再接于电流计,也未发现感应电流。再将导线绕成线圈置于载流线圈内,仍未发现感应电流⋯⋯。

尽管“磁转化为电”的迹象还未找到,法拉第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在实验日记里多次记录了不成功的尝试,顽强的意志跃于纸上。

1831 年 8 月 29 日,法拉第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次他是用一个软铁圆环,环上绕两个互相绝缘的线圈 A 和 B,如图3−11。法拉第在日记中写道①:

“使一个有 10 对极板,每板面积为 4 平方英寸的电池充电。用一根铜导线将一个线圈,或更确切地说把 B 边的线圈的两个端点联接,让铜线通过一个距离,恰好经过一根磁针的上方(距铁环 3 英尺远)。然后把电池联接在 A 边线圈的两端;这时立即观察到磁针的效应,它图 3−11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线振荡起来,最后又停在原先的位置圈上,一旦断开 A 边与电池的联结,磁针再次被扰动。”

■图 3−11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线圈

法拉第继续试验,注意到如果维持通电状态,磁针毫无反应。法拉第这才猛省,原来这类感应现象有特殊性,是和瞬间变化的过程联系在一起的。

接着,法拉第又做了一个实验。他取来一根铁棒,在铁棒上绕以线圈,再和电流计相接。铁棒两端各放一根磁棒,如图 3−12。当磁棒张合之际,电流计的磁针也不断摆动。

■图 3−12 法拉第又一个电磁感应实验

一个月后,法拉第对各项试验作了总结,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说: 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可以分为五类:1.变化中的电流;2.变化中的磁场;3.运动的稳恒电流;4.运动中的磁铁;5.运动中的导线。

法拉第只是定性地用文字表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3 年楞茨(Lenz) 进一步发现楞茨定则,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1845 年才由纽曼

(F.E.Neumann,1798—1895)以定律的形式提出电磁感应的定量规律,

即感应电动势为:

ε = − ∂A dl

∂t

① Faraday′sDiary,Bell,(1932)Vol.1,p.279.

其中A是纽曼最先提出的矢势函数:A = i dl。

r

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不仅是发现了电磁感应,他还发现了光磁效应(也叫法拉第效应)、电解定律和物质的抗磁性。他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创建了力线思想和场的概念,为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