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物理常数的评定

既然基本物理常数可以从不同途径得出,或者可以经各种定律和理论相互联系,就会发生是否协调的问题,如果不协调,必然引起严重后果。因此早在本世纪之初,科学界就有人致力于总结出一套协调的基本物理常数供公众采用。

1926 年瓦希本(E.W.Washburn)主编的《国际评定表》第一卷

(International CriticalTables,vol.1)问世,书中收集了大量物理

常数和化学常数,把一套经过认真审核的基本常数列成一览表提供给使用者,深受科技界欢迎。

1929 年伯奇(R.T.Birge)发表了著名论文:《普通物理常数的可几值》①,系统地对基本物理常数进行分析评定,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对比,加以校正,用最小二乘法逐项处理基本物理常数,求其最可几值。由此向公众推荐了一套可靠的基本物理常数。论文发表后,反响强烈。在 1937 年至 1955 年间,陆续有一些综述性论文,采用伯奇的方法

对基本物理常数进行评定。1941 年和 1945 年伯奇也发表了自己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大多以个人的名义进行评定工作,力量分散,内容重复,没有统一标准。

1955 年科恩(E.R.Cohen)等人,1963 年泰勒(B.N.Taylor)等人集中了较大力量,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先后发表了两组用最小二乘法处理过的基本物理常数。

然而,更进一步的工作有待于国际组织加强领导,国家间协同工作, 才能取得更大成效。1966 年,在国际科协理事会(ICSU)领导下,成立了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这个委员会的宗旨是在世界范围的基础上促进、鼓励、协调科学与技术数据的搜集分析和编撰。CODATA 下属一个基本常数工作组,专门从事与基本常数有关的工作,负责定期发表为全世界科学技术界可接受的协调的基本物理常数。

这样一来,基本物理常数的评定工作,就从学者个人的研究课题, 变成了国际组织中有权威的公认代表的集体任务,同时,各国研究精密计量和基本常数的机构和专家,也在这一国际组织的指导下,按预定的目标共同攻关,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和交流,基本常数的测量和评定工作,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下面列表表示历年来较有影响的几次基本常数评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