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怎样巧记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虽然小学历史只要求了解一些简单的历史情况,但如果没有一套记忆的方法,要记住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困难。下面介绍几种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可供参考:

  1. 分类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就是把历史知识分别归类记忆。分类可按历史知识的内容,性质、特征分。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归为一类,可以加深印象, 便于记忆。如我们可把中国近代史部分这样归类:一次变法失败(百日维新), 两个阶级诞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三次革命运动(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事变(四·一二事变、西安事变、芦沟桥事变)。又如众多的农民起义,不易记住,可以把历次起义按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原因、经过、结果等几个方面加以归纳分类。这种方法最适合总复习时用。

  2. 比较记忆法。比较记忆法主要是从历史事件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对照、找出特征的异同。如上面讲到的三次事变,可以通过比较发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西安事变”——停止内战;“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展开。这仅从事件发生的结果方面来比较的,当然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找特征进行比较。课文中可用来加以比较的比较内容很多,如《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比较,《百日维新》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比较既可用于同类性质的事件,也可用于不同类性质的比较。

  3. 由因推果记忆法。由因推果法就是用因果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记忆的方法。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原因的。只要记住事件发生的原因就可由原因推及这一事件的经过及结果,这个事件也就自然记住了。在记忆之前定要把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理清楚。不但记两个事件可用这个方法,记几件事也可用这种方法。课本中有很多事件之间含有因果关系,只要记住其中的一件,就可推及其它几件。如《商鞅变法》、《秦始皇》、《大泽乡起义》这三件事,一件紧扣一件,件件相互联系。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使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可能。由于秦始皇称帝后的残暴统治,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大泽乡起义。这三件事之间,前一件是后一件的原因,后一件是前一件的结果。这样由因推果不但可以记住这些事件, 还可以搞清这些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日黄海大战》、《百日维新》、

《义和团廊坊大捷》这三课书也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同样可采用这种方法去记忆。

  1. 列点记忆法。列点记忆法是将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按其内容列出几个要点,再弄清这几个要点之间的联系。在回忆时,从几个要点推想开来,由点扩大到面,这样就可以把这个事件完整、准确地重现出来。如《李自成进北京》一课,可以这样列出要点:

十三、怎样巧记历史知识 - 图1

在列出要点后进行记忆时,要先记大点,再记小点,最后由小点引伸扩大。这样由点到面,逐步扩展,便可把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牢固地记住。

  1. 歌谣记忆法。歌谣记忆法就是把历史知识编成歌谣来记忆。心理实验证明,把一定数量的单词编成歌谣记忆的效率要比记忆相同数量的不连续的单词高 10 倍左右。歌谣有韵律、节奏,易于成诵。这种方法最适用于孩子。在编歌谣时要尽量发挥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自己编,适当地加以指点。如“四大发明”可编成这样的口诀:“东汉蔡伦造纸术,北宋毕升印刷术,唐宋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四海传。”孩子记这四句话是很容易的,只要记住了这四句话,“四大发明”的发明者、年代、意义等也就自然记住了。

上面几种方法在应用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也可同时运用几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按照孩子的思路去寻找恰当的有效的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