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人才走向成功的一项重要能力。因为,老师、家长总不能指导、帮助学生一辈子。缺乏自学能力的人,很难在一个知识领域里获得深造。根据现代科学“一个人在校学习仅获得一生所需知识百分之十”的观点,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就突出了。在当前升学人数有限的情况下,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打破对“升学成才”的迷信。学校教育固然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人才并非都是从学校出来的。自古以来,沿着自学之路成才的人很多,自学成才的道路是宽广的。
第二,要教育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不要好高骛远。自学,特别是小学生的自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都走扎实。倘若从小养成不扎实的习惯,学什么东西都马马虎虎,图快而不求甚解,那就不仅达不到自学的目的,而且对今后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第三,要帮助学生找准自学方向。在校读书的学生,主要是为学好校内
课程而进行自学,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的学生,说是自学,可是书读得太杂,今天攻外语,后天学美术,再过几天又学起了木工,这样缺乏方向的自学,往往形成自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第四,学会制定自学计划。没有计划的自学,一般成效不明显。尤其是中、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如若没有自学计划的制约,容易自流。应定一个计划,争取按时完成。当然,定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不切实际。不切实际的计划,难以落实,又容易泄气。
计划可分长短两种。长可长到一年、两年;短可短到一天,即日计划, 时刻表。落实计划,贵在抓住今天。
第五,学会选择必要参考书。自学,除去自己刻苦勤奋学习外,还需要其它一些附带条件。例如,必要的参考书。参考书不可乱买,要高低适中, 找适合自己阅读自学的书买。除去这样的书外,还需要一些工具书。工具书主要指字典、词典、辞海以及各种不同的工具性读物。工具书是不开口的老师,一般阅读上的障碍,均可帮助扫除。
此外,如有书籍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离家不太远的有学问的人辅导。要善于求师,向一切有知识的人求教。杜甫有诗“转益多师是汝师”,多向各种各样的“闻道在先”的人请教,知识就会多起来。附近没有这样的人, 还可以通过通信方式求师。
第六,要持之以恒。常言说,苟有志,何必废寝忘食;最无益,莫过一曝十寒。自学,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没有老师、家长从旁严格要求,加之自学又比较困难,自学者半路退下来的屡见不鲜。因此,要“以韧性的战斗”来对待自学十分必要。
自学中有顺境,也有困境。顺境中,容易疏忽大意;困境中,又容易沮丧灰心。遇到困难时,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向革命前辈学习,向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学习,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排除困难, 争取胜利。
自学最重要的是要有志气,因此,立志是件大事。要学习一些历史上、现实中为了求真知、为了为人民谋利益而刻苦自学的著名人物的事迹,激励自己的志气。有了这一条,其它各条就都比较容易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