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讲究用脑艺术

人为万物之灵。人的思维是世界上是美的花朵。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掌握了用脑艺术,虽然有的自觉,有的还不那么自觉。

据有的专家认为,现在,人类对大脑潜能的开发,不过十分之一。讲究用脑艺术,是开发大脑潜能,提高用脑效率所必需的。

用脑艺术可分为:用脑时间的艺术、用脑方法的艺术和创造性思维的艺术。

  1. 用脑时间艺术。人体内有生物钟存在。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也是按照一定的节律变化的。有的医学家发现一般人的大脑皮层机能在一天之中,出现两次能力高峰,一在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一在下午四点到六点。

有的学者,还依据人们不同时间的学习、工作习惯,将人们分为“猫头鹰型”与“百灵鸟型”。猫头鹰型的人,夜间脑细胞兴奋,工作效率高;百灵鸟型的人,早晨脑细胞兴奋,工作效率高。多数人属于“混合型”,没有明显的早晚差别,具有上述两个思维效率高峰。

还有的研究者发现,就长期记忆而论,多数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在傍晚六至七点。而短期记忆,则从早晨到夜晚,越来越不好,似乎与脑细胞的疲劳度有关。

家长可以依据这些发现,看一看你的孩子是属于哪些类型的,逐渐养成他按生物钟调节学习、工作时间的习惯。

  1. 用脑方法艺术。用进废退是生物体内的普遍规律。一种偏见是,常用脑子的人,寿命短,其实不然。有人对十六世纪以来欧美四百多名伟人进行统计,发现寿命最长的是发明家,平均活七十九岁;有人对五百名天才人物进行统计,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比同时代一般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十四年。

多思索,动脑筋,常运动,与朋友谈话,都可以给大脑以信息刺激,有利于大脑血液流通。当然,所谓多思索,也不是长期把头脑负担加得重重的, 而是爱动脑筋的意思。

国外学者通过对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研究,指出:大脑左半球的功能是理性的、线性的、语言的;右半球是经验的、机械整体性的、非语言的。由此, 他提出,高效率的用脑应包括两半球的学习在内,学校教学也应把抽象的概念与个人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