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齐白石的国画是画得很好的。他对他的崇拜者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李白的诗是很有名的。有一次,他登上黄鹤楼,为天光水色所感动,提笔在手,准备写诗,抬头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诗已题于壁上,不禁垂手叹道:“眼前有景吟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的诗写得很好,他难以超过了。

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说:“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

美国科学史权威萨尔顿说:“科学总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是一切人才所追求的目标。没有创新, 就没有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我们都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争取使之将来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劳动中,创造更多的新成果、新纪录。

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做到:

  1. 做好创新的知识积累准备。人之初,是继承前人的知识,是重复学习。也就是走完前人走过的求知道路,达到前人的已达水平。这一点,是创新的前提。虽然知识越多,并不一定创新越多,但是,却为创新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无论从事科学工作还是艺术工作、技术工作,都需要对旧有水平、旧有规范的突破。如果对前人的知识(以及技能)尚未继承,就想有突破性的“奇迹”出现,那是不可能的,有的还会被“无知”引向歪门邪道。因此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打好创新的根基。根基不牢,往往后悔莫及。

  2. 要有一定的独立性、自由度。自古以来,封建主义的君臣父子伦理思想,深入到很多社会细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听父母的话,一般是对的, 但强调过分,有言必听,会使学生的头脑里产生一种“意识定势”,或叫“思维定势”——想问题,按照一个固定的思路,办事情,总是在一个框框里进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孩子,最难有创新意识,又从何谈创新行动?有的专家认为,中、小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格是值得赞赏的,它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而依赖性、盲目服从、胆怯、过度谦虚,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主张在教育中,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事物发表自己的评论。

  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动脑筋,能进行积极思维。提问题往往是学生生来就具备的特性。今天问这,明天问那,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是创新的萌芽。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巴尔扎克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根据爱因斯坦的分析,创新的机制是: 由于知识的继承性,人们的头脑里都会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一经验与这个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开始发生,问题开始出现。这时, 如果这个“惊奇”以及由惊奇产生的问题反作用于思维世界,那么便形成摆脱“惊奇”、消除疑问的愿望,这就是创新的渴望。惊奇摆脱了,思维世界又向前迈进一步:创造的花朵开放了。由此可看出“提出问题”对创新的重大前提作用。

  4. 要学会多思路回答问题。比如:两只黑球,一只是木头做的,一只是铁做的,问用什么方法可把两只球区别开。有的可能会说,把它们扔进水桶里,漂着的,是木球;有的学生可能说,用根小棒敲一敲,声音清脆的是铁球;有的学生可能说,把它们扔进火里,一烧冒烟的,就是木球,不过这样就把木球烧坏了;有的学生可能说,用块磁铁一试就行,能吸引上的,就是铁球。这时,你还可再想一想:还有简单的办法吗?实际是有的,用手一掂, 轻的就是木球,不仅是自然常识问题,还包括社会常识问题,生活娱乐问题, 总之是找一些多答案的问题,多思路解决问题。读书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得个好分数,而在于锻炼一副好头脑,提高智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才。应该用这样的目的来要求自己。

  5. 要学会一些科学的创新方法。深化知识可以创新,综合知识可以创新,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讲的。具体说来,各行各业,方法不同,各有千秋。比如,在科学上有一种极端化求知法。就是,设法走到某事物的极端,观察它有无特殊现象,然后进行研究。这是因为,在常态下,人们看到的都是尽人皆知的事物特点,而到了非常态,有些事物才能表现出它们特有的规律。对这种创新方法,弗兰西斯·培根解释道:“正如在社会中,每一个人的能力总是

最容易在动荡的情况下而不是在其它情况下发挥出来,所以同样隐蔽在自然中的事情,只是在技术的挑衅下,而不是在任其自行游荡下,才会暴露出来。” 当然,这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实验手段。

  1. 要学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为,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也就是说,创新的天地是广阔无际的。这对鼓励创新精神,是一理论依据。此外,在创新过程中,循着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前进,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成果;循着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前进,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成果;循着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前进,可能真理会从鼻子下面溜过。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创新能力,是人类各种能力中高层次的能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现代科学中的脑生理科学、创造工程、行为科学等都在研究如何提高人的创新力以及创新过程中的内在机制问题。建议家长们留意这些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