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在绝境中怎样依靠自力脱险
如果中小学生在野外遇险,与同学或家人失去了联系,判定不会有人前来营救,并不宜留在出事地带,且有把握到达安全地域时,可以离开现场, 自力脱险。
-
临行前作好准备:一是明确到达的目的地和行进路线;二是将身边所有装备归拢在一起,以决定必须携带的东西,行装要轻,但火种、急救包、指南针、水壶、口粮等切不可不带。
-
确定方向后,在现场留下衣物,并在出发时和行进中标出自己前进的方向,以备有人前来营救时,可作为寻找线索。
-
出发前一定喝足水,将水壶灌满;出发后 2 小时内不要喝水,如感到
口渴,可喝 1—2 口水,在小憩时可多喝几口,大休息时则可尽量喝水。到达目的地后,不要立即大量喝水,渐渐喝足为妙。
-
为保持体力,每行走 1 小时应休息 10 分钟,爬越高山岭时,休息次数应该更多。
-
通过沼泽时,带一根结实的长木棍,用来探测沼泽深度,支撑身体, 行走时,必须一脚踏实,再移动另一脚,不要冒失地窜跳快走。
-
夜间能见度差,容易发生扭伤、摔伤等意外事故,因此非不得已时, 不在夜间行进。必须在夜间行进时,需了解地形和道路,带好照明和防卫设备,且休息时不能睡觉,行进时速度也以每小时 4 公里左右为宜。
上一篇:十七、在交通事故中怎样自救和互救
下一篇:第四章 衣食住行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