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如何掌握中国地理知识规律
学生们学习了中国地理知识后,对祖国的地理状况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从整体上对祖国的地形、河流、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有个总体的认识。所以学习时要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复习、整理,把分散的知识条理化,以掌握知识的规律性。
-
我国的山河概况有三大特点。一是地形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俱全。其中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大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二是地势西高东低。我国大地自西向东分三级逐渐下降。第一级平均高度 4000 米以上,在西部的青藏高原上;第二级平均海拔 2000 米~1000 米,是高原和盆地分布的地区, 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侧一线;第三级海拔在 500 米以下,是平原和丘陵分布地区是山地面积广大。主要的地形骨架——山脉的分布,东西走向有三列: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秦岭,③南岭。东北西南走向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五大高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四川峨眉山、陕西华山、山东泰山。三大河: 长江、黄河、珠江。其次是黑龙江、海河、淮河、钱塘江、闽江。河流大多从西向东流入大海。
-
我国的气候有以下三方面内容和规律:一是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气候多样复杂同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联系起来,它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南暖北寒,东湿西干。二是我国冬夏气温、降水的分布。气候主要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它的规律及成因。冬季气温一般自北向南逐步升高,夏天南北各地普遍高温。成因是我国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青藏高原海拔高度为 4000 米以上,夏季平均气温为全国最低。降水:我国东部沿海离海近,地势较低,夏季多吹偏南风,给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西部、北部离海远,又有崇山峻岭阻挡,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降水少,所以气候干燥。
-
我国有丰富的资源,这部分内容应了解矿产、土地、森林、草原的水力资源五个方面,重点了解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上所占地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储量相当丰富。世界上三个第一的是:大余的钨、冷水江的锑、白云鄂博的稀土。三个前列的是:煤、石油、铁矿。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辽阔,但耕地面积少,要充分认识发掘土地资源的潜力,增加亩产量,保护耕地的重要性。森林资源:天然森林保存完整的有两大片:一片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片是西南的横断山区。人工林分布在丘陵地区较多。我国森林面积占全国全部面积的 12%要懂得保护森林,积极绿化造林的重要性。四大牧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水力资源:要懂得水力资源和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要积极开发我国的水力资源,我国的水力资源集中在西南部。
-
我国的交通概况,重点放在铁路运输上,以及它们连接的范围。铁路交通运输“大动脉”有三纵、三横。三纵。①京哈线——京广线,连接东北。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岭南等地。②京沪线,连接北京上海。③宝成线
——成昆线,连接宝鸡,成都、昆明。三横:①京包线——包兰线—兰新线, 连接北京,包头、兰州、新疆乌鲁木齐。②陇海线,连接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西宁。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连接上海、杭州、株洲、贵阳、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