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讲究读书方法
第一、适于中、小学生掌握的几种读书方法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思想家赫尔岑曾经这样评价人类文明的结晶—— 书,他说:“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未来接替他的站岗人的命令。人类的生活,会在书本上有条不紊地留下印记: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而书却留存下去。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形;在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狂激生活的宏大规模的自白,记述了叫作世界史的宏伟自传。”
但是,要把书上记载的知识变成头脑中的知识,就要读书。“非学无以广才”,不好好读书学习是增长不了才能的。下面介绍几种适于孩子掌握的读书方法。
第二、读书方法之一:带题求解法
带题求解,是联系实际读书学习的方法。读书,与做其它工作一样,除读少数娱乐性质的书之外,一般都应带有一定的目的,带着你正思考、学习的课题去读。带什么课题呢?这要看你的具体情况。可以是为了丰富在校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是业余爱好的专题;可以是你正在攻关的难题。总之, 要经常想着,最近一个时期,我应该对准哪个题目去求解。这样想了,就等于给自己的思想安了一个钻头,平时不会无所事事,读起书来,就会对书中凡涉及到自己所带课题的内容特别留意,从各个不同角度发现所读内容对你有价值的东西。梁启超的一个先辈曾经对他说:“不会读书,书面是平的; 会读书,字句都浮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就在读书的人有带题求解的,有泛泛而读的。俗话说:“找什么,才能找到什么。”读书时,你总想着你那个题,一旦遇到有助你解题的内容,大脑就会兴奋起来,连书上的字也就凸起来、浮起来。
带题求解不是只读一种书,一部书,而是多种书,多部书。可以是文艺的、科学的、新闻的、经济的、政治的,乃至各种报刊杂志。从不同角度受到启发,思想才会活跃,知识才能丰富。
当然,随着学习的深入,所带课题是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进层的。第三、读书方法之二:八面受敌法
《东坡文谈录》记载着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读书方法。这是东坡先生在给一个名叫王库的人介绍读书方法时谈到的,他说的意思是:年轻人读书学习,要把每本书读上好几遍。读内容丰富的书,就象钻进大海一般,奇珍异物什么都有。但是一个人因精力所限,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打捞到手,
只不过能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一些罢了。所以,我希望读书之人,每次读书, 只集中注意一个问题。比如,你想研究历代兴亡治乱和圣贤的影响,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这个问题,不要再想别的什么问题。如果想考究事迹、文物, 按同样的办法,你再去读它一遍。其它问题,也是如此。这样读书,看起来有点笨,但学成之后,各方面都经得住考验,与泛泛而读的人,收获是大不一样的。
“八面受敌法”,是通过抓住一条线,把握全书内容的精读之法。“每次作一意求之”,逐个弄清事物的各个侧面,为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 以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
第四、读书方法之二:交叉阅读法
读书学习过程,是大脑皮质紧张工作的过程。脑生理学告诉我们,大脑皮质约由一百四十亿个细胞组成。这些脑细胞分为若干区,其中一个区,就是分工负责接受信息的。读书,是我们通过眼睛接受信息的求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负责接受信息的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脑细胞的工作规律是,兴奋一段时间后,要抑制一会儿。兴奋与抑制互相交替。如果不注意这一点, 一直兴奋,就会使脑细胞疲劳,读书记不住,或眼睛虽然盯着书,根本没有读进去。
接受信息的脑细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之间是有分工的。读数学书时,是这一部分脑细胞兴奋;读文学书时,是另一部分脑细胞兴奋。所以, 读书读累了,可以换一换阅读内容,这样脑筋就可以换一换,脑细胞就得到了休息。这是提高读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马克思搞理论研究,累了,就做做数学习题,作为积极的休息,就是这个道理。
交叉阅读是一种高效率读书法。可是,如果整天与文字接触,产生一种单调枯燥感,那就需要让读书与运动、劳动、娱乐、游览等活动交叉。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用功过度,后来得了头疼病。一位名医对他说:“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劝法拉第要换一换脑筋,去看滑稽戏、马戏, 逛公园,游览。照着医生的办法做,法拉弟的身体得到了恢复。
车经雪夫斯基说:“变换工作就等于休息。”这是很有道理的。第五、读书方法之四:钩玄提要法
“钩玄提要”四字见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韩愈在这篇文章里说,他读书学习有个方法就是“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思是说:读记载事情的书,一定要掌握它的要领;读论述道理的书,一定要把握住它的要旨。
我们平时读书,只是眼睛看字,重点处作一点笔记。但是这还不够,尤其是对那些经典著作,需要反复琢磨,掌握其精神实质,这就需要下一番“钩玄提要”的功夫。
钩玄提要,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首先弄懂每个字、每个词的含义。钩玄提要,需要把重点段落的内容来一番概括,弄清段落大意。
钩玄提要,需要通观全篇,融会贯通,然后从中提炼出文章的“要旨” 来。
既然是“玄”,是“要”,就不是很多文字,而是极精辟的概括;有时它可以是文章中的一两句话,有时则不然。这就是钩玄提要与做读书笔记的不同之处。
经常在读书过程中钩玄提要,可以提高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
于知识的记忆。
第六、读书方法之五:鲸吞牛食法
读书人人都会,方法各有不同。有的学生读书读得很快,结果效果不佳, 常常一书读过没什么收获;相反,有的学生,读书读得太慢,两个月才读完一本小说,结果知识的增长缓慢。读书,究竟是快点好呢,还是慢点好?我们应正确处理这个问题。
正确的方法是:读书之前,先看一看这部书对你的相对价值怎样;如果相对价值高,则应读慢一点,精心体会,反复琢磨,好象老牛吃草那样,读一遍过后,还要返回来重读,反复思考,如同老牛反刍。如果相对价值低, 则不应花那么多功夫,可读得快一些,重点处,记一记笔记,或停下来思考一番。如果一部书对自己的相对价值很低,只是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那就完全可以读得很快,如同鲸鱼张着大口似的,一下子吞下很多篇幅。牛食式的精读,一个钟头也许只读几千字;鲸吞式的泛读,一个钟头可读几万字。
鲸吞牛食法需互相结合,调配得当。一味鲸吞者,留流于肤浅,一味牛食者会造成寡闻。什么内容精读,什么内容泛读,与选择的学习方法有关, 要具体对待。
第七、读书方法之六: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的读书方法,是指将论述某一问题的书多找几本来,比较着阅读。这种读书方法,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研究分析能力的孩子,尤其显得重要。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1.有助于把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加深一步。有的书,问题论述得浅显些;
有的书则针对水平较高的读者对象,如果只读前者,不读后者,就难以提高。2.有助于从更多的方面考虑问题。对某个问题的论述,由于作者的知识
面不同,经验不同,论据、论点往往不大一样。多看几种,能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这样,还可以避免片面性。
-
有助于发现矛盾,激发学习思考的兴趣。有的书,因作者的不慎或水平所限,造成错误。通过对比阅读,可以找到谬误所在,并深入了解作者的错误是怎样发生的。这也是一种明辨是非能力的锻炼。
-
有助于博采众家之长。有的书文笔好,有的书资料翔实,有的书图文并茂,有的书理论水平高。通过这样比较阅读,可以从多方面增长知识。
当然,所谓同类比较阅读,也是分主次的。应挑出一本内容较好的精读, 其它各本泛读。至于怎样寻找同类书籍,那就要请教图书馆的目录卡片了。
第八、读书方法之七:遴选富矿法
凡是懂得点选矿知识的人都知道:选矿开采之前,须计算该处矿石的含矿量。如果含矿量为百分之一,那么一百吨矿石即可得一吨的金属;如果含矿量为千分之一,那么一千吨矿石才能得一吨的金属。可见,是不是富矿, 是值不值得开采的重要条件。
开矿如此,读书也有同样的道理。如果读一本一百页的书,就可以解决你要弄清楚的问题,那就没有必要借一大堆几百页的书来读。那样,既浪费时间,又难以奏效。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应该在读书过程中学会“遴选富矿”的方法。
怎样选“富矿”呢” 1.可以向有关专业的专家了解。一个专门家,是基本上熟悉本专业图书
情况的。由他们介绍,可以少走不少弯路。而且,有助于你由浅入深,逐步掌握一批必读书目。
-
向图书馆工作人员询问。一般图书馆的卡片都有图书内容简介,但都失之于过于简单。优秀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告诉你同样书名、同样内容的书和哪本书的价值更大些。
-
注意报刊上的图书介绍。图书介绍一般不太长,读报时浏览一下,即可留下一个印象,内容适合者可记下书名,到图书馆借阅。
-
翻阅目录。一本书拿到手,先迅速翻阅一遍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骨架。一般来说,目录能使你感到很有吸引力的书,对你即是“富矿”。
从这个角度上说,不分于红皂白的“开卷”,不一定“有益”,因为那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