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过程

所谓过程特征即教学方法本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可以通过对以下几个因素的描写体现出来。这些因素是由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排列的。

  1. 教学思想。在本模型中教学思想是指一种教学方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任何一种方法都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只不过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而已。外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语言本质的语言理论, 说明教什么。另一是关于外语学习本质的外语学习理论,说明怎样学。一种教学方法要么依据一个方面的理论,要么同时依据两方面的理论。

①语言理论

总结起来,外语教学法可依据的语言理论至少有三种。

  1. 结构论

该理论认为语言是由互相联系的成分按一定结构组成的表意系统,由此而产生的外语学习理论认为外语学习就是掌握这个系统中的各个成分。一般认为这些成分包括语言单元(如言素),语法单元(如从句、短语、句子), 语法操作单元(对成分进行增加、改动、连接或转换)。听说法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还有全身反应法(TRP)和沉默法(the Silentway)。

  1. 功能文化论。

这一理论主张语言是表达功能意义的一种载体。该理论强调语言的语义和交际范畴,而非语法特征。因此依据该理论产生的教学法在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时,以意义和功能为基础。功能法即是这一理论的代表。

  1. 交互作用论。

该理论将语言视为个体实现社会交往、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的工具。交互作用论强调语言行为、协商模式等。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法认为教学内容应根据交换式交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或者根本就不加以确定,而由学习者在交互作用中形成。

②外语学习理论

语言理论提供了一种公理式的理论框架,主要用于界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但对于怎样让学生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却不能给出合理的指导,为此,我们求助于外语学习理论。因此,外语学习理论也是描述一种外语教学法时必须陈述清楚的内容。

外语学习理论说明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回答“外语是怎样学会的”这一类问题。外语学习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选择和安排上。

外语学习理论是人们对人类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和程序的假设。对它影响最大的要算来自普通学习理论的行为主义学习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前者认为语言是一套熟练了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刺激—反应”的方式加以训练。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大量的重复句型练习和及时的反馈是绝对必要而且应经常进行的;后者认为语言是一套规则,外语学习就是通过与目的语材料的接触来内化这些规则。因此,认知学习十分强调规则的学习和内化。

当然,Krashen 对“习得”和“学习”两个概念的区分对外语学习理论的影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无意识的“习得”与有意识的“学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应是我们在设计或描述一种新的方法时特别注意的内容之 一。

  1. 母语与外语的关系。母语对外语学习有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影响的性质则是一个长久争论的、仍无定论的话题。这也引起了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母语态度的不一致。认为母语是一种有用的、不可多得的资源的人们主张在课堂中多用母语,甚至要求进行母外对比或互译教学。而坚持母语有碍于外语学习的人们则坚决要求将母语排斥在外语课堂之外。当然,今天多数教学法专家主张在“恰当时候利用母语”。但什么时候利用?在多大程度上

利用?在总结我们实验出来的教学方法时应予以回答。

  1. 师生关系。“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这句结构主义者的口号引起了人们对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和角色的重新考虑。我国教学界主张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一条处理外语课师生关系的良好准则。但教师什么时候主导?主导什么?学生怎样“主体”?每种涉及改善师生关系的新教学法都应予以准确的回答,方能使推广者(借鉴者)得以进行合理的操作。

  2. 教材。教材是体现各种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材料,是进行外语教学的基础。教材实际上是前述语言理论、学习理论的具体体现。在此应着重描述的是教材和大纲。

  1. 大纲

不同的教学方法设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路子、教学内容都应在大纲中反映出来;因此对大纲的描述主要着重于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即明确教什么。如结构主义大纲侧重于教授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主义大纲则注重语言交际功能的传授。描写时应尽量具体详细说明教学的哪些结构或哪些功能。此外, 大纲还应准确陈述教学内容的顺序,哪些结构或意念在前,哪些在后,或直线式,或圆周式,或集中或分散;都应有明确的交待。

  1. 教材

严格按照大纲编写,内容应设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规定特定语言项目应用的时间,和利用何种练习形式保证所教项目的掌握。同时还应说明教材的使用方法及程序。

  1. 四项技能的顺序。对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教学顺序的确定也体现在大纲中,但应单独予以陈述,因为在许多时候,由于教学目的不一致,不少方法只求发展其中一项或两项技能,而大纲也只规定了这一内容。而且教学思想也会对四项技能的教学顺序产生影响。对技能教学顺序及目的的描写应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进行。

  2.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直接反应一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模式。所以在描写一种方法时,应对其典型的课堂结构加以描述,主要包括:

教学程序

教材使用方式 教学设备的利用

师生互动的时间及方式

以上仅对教改实验成果的模型化方法进行抽象的理论探讨,没有对某一具体方法进行举例性的描述,而且本模型内各个要素间的关系及重叠性有待进一步实验和计算加以证实,因此欢迎广大同行对此模型进行研究和实践。此外,本模型也可用作设计实验的参考模型,从而使我们在实验之始便能对整个实验的框架有一个比较总体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