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后勤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

自本世纪 60 年代以来,大量的高技术武器,如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武器和装备、军用 C3I 系统、航天武器、定向束能武器、隐形武器。智能武器、新型作战飞机、大型舰船以及核,生、化武器等不断装备到部队并运用于战争实践,使现代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高技术战争阶段。近期爆发的几场具有高技术战争性质的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向人们显示,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后勤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地位作用也更加突出了。

首先,高技术战争物资消耗巨大,需要大量的、不问断的物资保障。高技术战争是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所进行的战争或作战行动,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杀伤破坏力巨大,因而物资消耗量也十分惊人。据有关资料介绍,现代步枪的理论射速已达每分钟 1000 发以上,比第

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每分钟 16 发提高 60 倍以上,双管联装高射炮的发射速

度已达每分钟 2000 发,比本世纪初提高 200 倍以上。现代轰炸机每小时耗油达 3~5 吨,一次投弹量达 10 吨。前苏军普通陆军师一次火炮齐射消耗的弹药量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提高 30 倍。以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为例,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头三天,埃、叙地空导弹的发射量就相当于北约当时在欧洲的全部储备量。战争第一天,埃军在 53 分钟的人力急袭中,一次消耗弹药就达

3000 吨。战前以色列预计日消耗弹药 3000 吨左右,战前储备的各种弹药可保障 20~30 天作战需要,但实际上日消耗量高达近 9000 吨,战前的弹药储备只维持了 10 天左右,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弹药消耗总量约 1.5 万吨,

平均日消耗约为 200 吨,人均消耗约 430 公斤,超过了战前规定标准的好几

倍,海湾战争中,美军仅空袭作战就消耗了 8.85 万吨弹药,平均日消耗量达

2100 吨,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投掷了 1.8 万吨炸弹,前苏军曾做过测算,主要武器装备每更新一代,其弹药消耗量就将增加 20~25%,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日消耗物资近 20 万吨;而地面交战阶段,日消耗物资达到了 30 万吨,美

军一个装甲师一昼夜作战就消耗 5000 吨弹药,30 万加仑燃料和 8 万份口粮。燃料、弹药等主要作战物资的平均日耗量比侵朝战争时提高了近百倍。在沙漠地区作战,供水问题尤为重要,供水按美军标准每人每天平均 20 加仑计算,其需要量也大得惊人。面对如此巨大的物资消耗,能不能保持大量的、不间断的物资补给,是能否充分发挥部队作战效能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旦失去这个条件,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强点就会转化为弱点。我军的一位老将军曾形象他说过:“过去,我们是小米加步枪,饿一天两大,还能走能打,而坦克、飞机、军舰如果没有燃料,‘饿’一分钟它也不能动,甚至成了一堆废铁;同样的,再好的枪炮,断了弹药,还不如一根棍子。”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军第 3 军团渡河后,后勤保障没有跟上,部队所需要的弹药、油料、水和粮食等都不能得到及时的补给,从而造成了埃军在西奈战场上三天进攻,五天停滞,最后不得不由防守转为退却;同样,在戈兰高地上的叙军也出现了因弹药、油料得不到及时补给而进攻受挫的情况,特别是 10 月 7 日下午,戈兰高地南部战场的以军实际上已经败北,如叙军能继续挺进,到达约旦河谷毫无问题,但是,偏在这时叙军的油料和弹药告罄,结果失去了这次绝好的机会。事后从叙军抛弃在战场上的 500 辆坦克中发现,竟有 100 辆坦克的油箱是空的。所以,外军认为,叙军油料和弹药供应脱节“是导致第四次中东战争北线战场叙军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同样,英阿马岛战争中, 阿根廷军队之所以失败,除了作战指导、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外,后勤保障能力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阿军 1.3 万人上了岛,但 1.3 万人作战和生活所需要的武器装备零备件、弹药、给养、被装和医药等物资保障条件却没有跟上,从而造成缺弹、缺粮、缺水、缺衣的局面,以至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每人只有 6 发子弹,每两天才吃上一顿饭,通常只喝到一勺郭汤,这样的部队岂有不败之理?毫无疑问,今后将会有更多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涌向战场,现代战争高技术化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军队在作战中物资消耗的数量和品种将会有更大的增长,物资保障的任务将更加复杂繁重,加之未来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斗争空前激烈,战场情况变化急剧,一旦物资供应不上, 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的后勤保障、特别是物资保障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明显提高。

其次,武器装备的损坏率高,维修量大,需要及时而有效的技术保障。技术保障工作在保持部队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美军认为“衡量战斗勤务支援是否有效的尺度,是战场上武器系统的完好率,而没有其它的标准”。

“维修保障工作的任何环节的中断,都会严重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如能使大量的武器装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机动性,也就等于增强了作战部队的进攻锐势”,特别是高技术战争所使用的武器装备都是高度复杂的高技术兵器,平时就需要经常细致的维修保养,战时由于部队经常进行激烈的战斗和进行高速机动,必然使武器装备的损坏率大大提高,加之武器装备在使用过程中,零部件要产生磨损,使其精度和战斗性能下降,还有大量武器装备因战伤损坏而不能使用,这就更需要及时、有效的维护和抢修。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仅打了 18 天,双方就损失坦克 3000 余辆,战损率达 50%,武器装

备损坏率如此之高,如果没有及时而有效的技术保障来搞好战场抢修,必然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之所以能够扭转战局,转败为胜,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以色列的战场抢修搞得相当出色。战争打响前, 以军就较好地组织了战时技术保障工作,把坦克发动机、炮管、起重机等必要的战时维修物品储备在预计的作战地域。战争爆发后,以军又把工厂的工程、技术和维修人员全部动员起来,组成各种维修队开赴战场,伴随坦克装甲部队行动,就地进行战场快速抢修。就坦克而言,在整个战争期间,以军总共被击毁 1000 多辆,占其参战坦克的一半以上,但由于以军成功地组织了战场快速抢修,在 10 天内就修复了 700 余辆,使得 2/3 的坦克在战场上重新“再生”,后送修理的只占 1/3,从而迅速有效地弥补了装备的不足,保持了持续作战的能力。与此相对照的是,阿方由于战场维修力量薄弱和缺少零配件供应,结果坦克装甲车辆被击毁一辆就少一辆,部队的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最终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良好的技术保障对保持美军的持续作战能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沙漠地区风沙多,温差大,环境十分恶劣,武器装备的使用寿命缩短,维修次数增多。美军对在这一地区作战可能遇到的困难作了十分认真的分析和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参加作战的陆海空三军配备了十分先进的维修设备和阵容庞大的技术力量,并吸取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创造的“战地修理”的经验,为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配属了一线抢修力量,同时还针对沙漠地区的特点及时改进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措施,如把各类武器装备的外部润滑油脂保养,改成不使用任何油脂的“干保养”,以减少沙粒对装备的磨损,如此等等。总之,技术保障作为现代后勤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已不亚于现代军队对物资。卫生、运输等方面的要求。随着军队武器装备向高技术化不断迈进,技术保障的任务必将日益繁重,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第三,高技术战争对交通运输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恩格斯曾经指出: “军队同作战基地之间的交通线,也就是它本身的生命线。”①这是恩格斯根据当时的战争经验而得出的结论。当前的高技术战争,由于参战的军兵种众多,技术兵器的比例增大,物资消耗巨大,军队机动频繁,并且主要依靠于后方补给,从而使交通运输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后勤保障是军队生存、运动、作战所需的物质力量的源泉。正如朱德元帅指出的:“近代的作战胜利与否,一半的责任在后勤工作之好坏”,而后勤工作的每一项专业勤务的实施,都离不开交通运输这一基本手段。所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交通运输保障的重要性必然要进一步增大。国家生产的军用物资能否运到战区,在一定程度上讲,主要是由军事交通运输所决定的。一支军队的野战医疗救护水平, 与它所拥有的交通运输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直接相关。损坏装备的修理与后送同样离不开交通运输。损坏装备只有后送到具有与损坏等级相适应的修理能力的修理机构,才能进行修复。特别是战争初期,部队调动、物资供应、兵力动员、城市人口疏散、工厂搬迁、军工生产等各种运输任务会一拥而上, 运量会大幅度增长,而且时间要求都非常紧急。运量大和运力不足的矛盾会十分突出,因此,能否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对军队行动,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的作用。如越南抗美战争中“胡志明通道”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1 卷,第 331 页。

中交战双方“前供后送”线对战争的严重影响,都证明了“交通运输线是作战部队的生命线”这条重要结论。海湾战争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交通运输对现代化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作用,美军“沙漠盾牌”行动交通运输保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输线长,从美国东海岸到中东地区,以空中直线距离计算有 1

万多公里,海上运输线有近 2 万公里。由于向海湾集结的兵力多,加之美军大量使用重型装备,很多物资必须从本土运输,从而使运输任务异常繁重。据五角大楼透露,海湾危机发生后 3 周之内向海湾地区运送的装备和物资是

越南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其运输总量比 1950 年朝鲜战争最初 3 个月的总运量还要大。美强大的海空运输能力为“沙漠盾牌”行动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沙漠盾牌”行动成为美军有史以来最迅速的一次军事集结。从美国政府作出出兵海湾的决定到开战之前,仅仅 5 个多月时间,美军在海

湾地区集结的作战兵力就达 40 余万人,作战坦克近 3000 辆,作战飞机 1300

架,作战舰艇 100 多艘,其兵力增长之快,大大超过了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

短时间内就在沙特建立起可供部队使用 30 天的战争物资储备基地,在作战力量的对比上形成了对伊拉克的优势,为保障尔后的“沙漠军刀”行动的成功, 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四,高技术战争中人员的伤亡率增大,卫勤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与以往的武器装备相比,现代武器装备的杀伤破坏力有了惊人的增长。这就使得战争中伤病员的数量增多,救治任务更加繁重。例如第四次中东战争只打了 18 夭,双方伤亡就达 3.87 万人,其中亡 1.13 万人,日平均伤亡数比朝鲜

战争时的“联合国军”多 4 倍。由于高技术战争是立体战争,不仅军队的伤病员数量增多,地方居民和民兵的伤亡增加得更多,如海湾战争中,伤亡最多的不是交战双方的军人,而是伊拉克的和平居民。多国部队的战略空袭使伊拉克的和平居民伤亡惨重,据伊拉克副总理哈马迪透露的数字说,在海湾战争头 26 大,伊拉克至少伤亡 8 万多人,其中死亡之万多人,伤 6 万多人, 这其中的大部分是伊拉克的和平居民。高技术战争所造成的伤情伤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战争中的伤亡主要是由枪伤造成的,而高技术战争中则以炸伤和烧伤为主。如果交战双方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定向束能武器的话,情况还将严重得多,不仅伤亡会更大,重伤率会更高,而且伤情也会更加复杂,各种放射病、烈性传染病和毒剂伤将会大量发生,而且多为复合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重伤员得不到及时抢救,很快就会死亡;轻伤员不能迅速治愈重返前线,部队战斗力就会锐减。因此,组织及时而强有力的卫勤保障,对于保存有生力量,恢复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卫勤保障在高技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决不可低估。

总而言之,高技术战争中的后勤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已经成为直接关系到战争胜负的重大全局性问题,是交战双方力量竞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外国军事评论家在评价第四次中东战争时说:“中东十月战争中各个发展阶段的进程和结局表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胜利是后勤之成功;失败是后勤之失利。”这句话生动地概括了后勤保障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