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顺军事人才的院校培养渠道

战争固然是锻炼人才,造就人才的极好场所,对军事人才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但这只是对军事人才的一种“精加工”过程,军事人才系统的军事知识,专业知识、政治紊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都要靠系统规范的教育训练来获得,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院校的专门培养。特别是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各门学科均具有很强的专业系统性,只有专门经过院校学习,才能获得作为军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并且还要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所从事工作的变化,不断地进院校深造,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因此,院校教育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理顺这一培养渠道,才能锻造出数量更大,质量更高的人才群体。

首先,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必须疏通专业渠道。高技术战争要求院校培养的军事人才必须是既有综合性的军事指挥人才,又有很强专业性的高技术工程技术人才。这两类人才紧密结合,可能形成军事人才这一综合性系统概念,才会使其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并且军事指挥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知识应当相互渗透,这样才能在高技术战争中达成默契,形成更好的协同。如果军事指挥人才对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性能及操作使用程序一窍不通,工程技术人才不具备起码的军事指挥知识和基本的战略战术素养,那就很难想象军事指挥人才能在高技术战争的较量中恰当地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按正规的操作程序最大可能地发挥武器装备的威力,工程技术人才会及时理解指挥员的意图,随时以手中的武器装备实现战略战术目标。随着军用高技术向着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军事人才中的指挥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将日益融合为一体,军事人才既是军事指挥方面的专家又是高技术方面的专家,不仅有驾驭高技术战争的指挥才能,也要有精通高技术装备的较高专业技术水准。这就要求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军事院校,必须是专业设置齐全,并相互关系紧密的院校,它必须是集指挥与工程技术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造就出学识渊博、思维敏锐、有洞察力和创新精神并具备优良组织指挥能力,在高技术战争舞台上站得住脚的新型军事人才。也只有专业渠道顺畅的军事院校才能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造就出大批合格的军事人才。

其次,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必须疏通与部队建设的渠道。院校是铸造、加工军事人才的场所,部队则是锻炼、实践的场所, 军队院校和部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培养造就军事人才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与目的,因此,保持军队院校与部队之间有顺畅的渠道十分关键,有利于部队、院校合力培育人才。为使这一渠道始终保持顺畅,心须建立起人才共青,训用共管的机制,这样才能做到院校培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同时, 通过部队的及时实践,检验院校培养的质量,反馈人才需求的信息,从而密切院校与部队的联系,提高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院校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效率。在具体的院校培育人才实施中,一是要尽可能多地在部队中选择好的培养对象,使军事人才有一个好的“毛坯”,为创造高素质军事人才准备一个好的“先天”条件;二是要在院校培养中尽可能地为军事人才提供与部队相近似的教育训练环境;三是要对军事人才成长进行全程跟踪,对军事人才

到部队后的情况做到有较多了解;四是要对业已成型的军事人才不断进行短期加工,与部队紧密联系,定期不定期地对军事人才进行经常性的“深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院校培养与部队需求不脱节。

再次,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要疏通军队院校与地方院校相结合培养高技术军事人才的渠道。高技术战争所需的大批高质量军事人才无疑大部分需要军队院校来培养造就,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许多地方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与军队院校有很大的相容性。因此,为扩展军事人才的培养途径,及时高效地造就大批各门类、各专业的军事人才,必须打通军队院校与地方院校培养人才的渠道,做到他为我用。军队院校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比地方院校强,有的地方院校课程设置系统化、教育管理科学化、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培养高级人才的优良育才环境。为此,军队院校可以选送一批优秀的,有发展前途的军事人才到地方院校接受专门培养,还可以直接从地方院校选调一批具有较强高科技素质的人才,到军队院校进行短期锻造,增强他们的军事造诣,这样,就可以很快地培养出各类型、各规格的军事人才,形成新型的军事人才群体。

最后,还必须开拓投资渠道,增加对院校的投入。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 教育水平难以迅速提高,自然也就难以造就出高技术战争所需的军事人才。在培养高技术军事人才方面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巨额经费,加强院校建设。美国 80 年代中前期,军事院校年均培训费为 100 亿美元,西点军校培养一名

学员就要花 10 万美元。前苏联从 60 年代起就把所有中专军校改为四至五年本科制,教育内容也超前较多,其军官中,工程技术人员占一半,火箭导弹中队中比重达 80%,全部军官已普及了大学教育,有的军兵种军官都经过了军队院校培养,高级军事人才“再专家化”已不稀奇。这些都要有充足的财力为后盾。但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差甚远: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世界平均水平是 15—25%,日本超过 23%,印度达 21%,而我国不到 10%;各国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一般为 5—10%,而我国不足 3%,人均占有的教育费仅排在世界第 149 位。这对培养高质量的适应高技术战争要求的军事人才带来了极大不利,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开拓投资渠道,给院校培养注入更大的能量,为军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创造尽可能好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