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军用高技术的发展

高技术一词是英语 High Technology 的意译,原意指的是高技术产业, 指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领域,在时序上是属于“新”的技术,是以当代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技术群体。如果将高技术产业的最新成果开发和应用于国防或军事领域,通常就称为军用高技术。军用

高技术的发展是军事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的竞争加剧,超级大国间的争夺日益激化,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维持高额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争夺军事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竟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高技术是从本世纪 40 年代中期以来崭露头角的。在众多高技术中,电子计算机可谓是“先行官”。1945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年轻工程师莫克利和埃克特提出了一个制造电子计算机的“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方案, 但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第二年初,在为提供部队新武器的火力计算表上遇到困难的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急需解决快速计算工具,他们向美国陆军部推荐了“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方案。在陆军部的资助下,终于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比原来的计算效率提高 1000 多倍。这以后,由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新技术的崛起,使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异常迅速。几乎每过 5—8 年,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 10 倍,可靠性提高 10 倍,体积缩小1/10,成本降低 9/10。

50 年代,各种军用高技术纷纷踏进军事领域。一些国家研制出了耐 800

℃的高温合金。用这种材料来制造飞机上的发动机涡轮,使喷气式飞机超过了音速。1954 年,美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氨分子束微波激射器。数年后,美国科学家肖洛和汤斯合作,首先发表了“莱塞”(Laser,意为受激辐射光放大)的设计方案和理论分析,为发展激光奠定了基础。

1957 年,人类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标志着空间技术的重大突破。

60 年代以来,军用高技术迅猛发展。

1960 年 7 月,美国的青年科学家梅曼成功地制造并运转了世界上第一台用红宝石作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1961 年,苏联科学家谢尔盖·科罗廖夫设计的重约 300 吨、起飞推力约

500 吨的集束式三级液体火箭,把“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送上了太空。美国为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研制了“土星五号”运载火箭。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侦察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和载人空间飞行器也得到迅速发展。数以千计的军用侦察卫星已成为超级大国窃取别国情报、进行间谍活动的重要工具。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的“阿波罗”11 号首次把人安全地送上了月球,并收集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在月球上安装了科学仪器,获得了有关月球的大量资料。1972 年,他们在凯特兰空军基地用激光束把放在1 英里远处 20 英尺高标杆上的一张扑克牌大小的靶机击中。3 年以后,激光束已能击落飞行中的靶机了。随后,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很大力量研制激光武器,反卫星及反洲际弹道导弹的激光武器也得到发展,激光炮、军用激光测距仪、激光制导炸弹、炮弹和导弹、激光致盲器以及反激光武器悄然走上了战争舞台。

1973 年 5 月 14 日,美国把名为“天空实验室”的重达 80 多吨的空间站送入了绕地球的轨道。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钛合金材料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飞机的速度。钛合金可耐 550℃的高温,用钛合金制造的飞机可以耐超音速三四倍的高温。目前已在试用的以钼或钨为基体、表面喷镀防氧化材料的高温合金,可以耐机体表面温度 1000℃以上。钢铁作为一种基本结构材料,在军事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用钢

铁制造的具有坚强防护力的坦克却被德军的 炮弹击穿了。原来,德军用于制造炮弹头的钢材里加进了钨。钨和钢中的碳相结合,变成了很硬的碳化钨。这种碳化钨材料具有特别猛烈的穿射力,能穿透坦克的装甲。为了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科学家们又在坦克装甲的钢材中加进了钨、钼、钡等元素,使这种新型材料的硬度大大超过了钨钢炮弹。不久,又相继研制成功了金属和非金属复合结构的装甲,减轻了装甲重量,提高了防弹能力。

70 年代,人工智能技术被移植到武器的研制和生产上,出现了新颖的智能武器群。在导弹体内安装了人工智能微机和图象处理装置的智能导弹,能观察,会思考,导弹发射后,传感器能提供飞行信息,视觉分析系统能识别背景信号,能使导弹象认路的汽车司机一样,沿着指定路线飞向目标。军用智能车通过自身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和图象信息处理机、智能计算机等分析战场情况,辨别地形、选择前进道路,越过障碍,深入敌方阵地。美国还在研制 6 足行走车辆及无人轮式装甲车和无人扫雷车。人工智能兵具有“看、闻、摸、听、判断”等许多本领,有的可潜入深海,侦察敌潜艇情况;有的可钻进发射井管道,进行故障检修;有的能搜集和分析军事情报,并绘制成图表; 有的能随军战斗,排除敌人设置的地雷和种种障碍。智能飞机能够完成侦察、电子对抗等多种任务,并能一机多用。加拿大研制的“哨兵”无人驾驶飞行器续航时间长,最大时速达 130 公里。

1979 年,英国用新材料制造出一种“乔巴姆”的新型坦克,这种坦克的装甲由两层钢板组成,外层较厚,内层较薄,两层钢板之间装有玻璃纤维、超硬陶瓷和树脂。据说这样结构的材料可以抵御各种反坦克武器的打击。1981 年 4 月 21 日,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试飞成功,它表明空间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

现代电子计算机在一秒钟内能进行亿次级的运算,可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功能,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军事机关将电子计算机用于搜集、综合、分析、处理情报信息,截获并破译敌方的密码,对各种军事方案进行选择、比较,为指挥员提供决策手段;建立反导弹预警系统, 控制远程雷达收集空中情报,识别真假目标,控制拦截系统;计算人造地球卫星和洲际导弹的运动轨迹,以便跟踪;实现空中交通管制、发射导弹、宇宙飞船等系统工程自动化。现代遥感技术还用于侦察核基地或地下导弹发射井等军事设施。美国的“大鸟”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不但可以看出飞机场上飞机的架数、型号以及其它地面军事设施,甚至还可以看清士兵的操练动作;有的飞机虽然已经飞走了,但它的影子仍然会反映在红外照片上。目前, 将遥感技术用于军事侦察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世界各国发射的 2000 多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其中军事侦察卫星就占 70%左右。

本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大批逐步形成的高技术群体,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已经并陆续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军用高技术的发展有其显著的特点:一是技术开发的速度不断加快。一项高技术的发明从开始研制到产品制成的时间越来越短,例如,蒸汽机从开始研制到推广使用, 经历了 100 年,而平面型晶体管从研制到开发仅仅只有 5 年时间。这不仅表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而且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也逐渐缩短。二是高技术产品的结构越来越精密。飞机刚问世时,只有 1500 个零件,现在已增

加到 150 万个。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号就有 300 多万个零件,三是军用

高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开始时主要用于计算的电子计算机,现在已应用到数据处理、程序控制、战场指挥等众多领域。四是各种高技术互相结合, 纵横交错,同时作用于武器系统和军事系统,这不仅加快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促进武器装备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还将导致新式武器的不断产生。五是军事高技术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谋求军备优势的基本途径和手段。为了提高军队的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军用高技术的发展将更加受到各国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