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在战争中永远处于主导地位

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离开了人,也就无所谓战争。人是具有自觉能动作用的物质,既是军队战斗力物质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军队战斗力的全部精神因素,武器装备这一物质因素需要人去使用和支配,人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人在战争中具有根本的决定性作用。恩格斯曾精僻地分析过;“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此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更透彻地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就说明, 人是战争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因素,也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人在战争中永远处于主导地位。进行战争的双方是武装起来的人的群体,人是驾驭战争的主体。恩格斯指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毛泽东指出,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战争胜负取决于战斗力的强弱。就军队战斗力构成来说,人是构成战斗力的主体。军队战斗力主要由武器和人两个基本因素构成的,武器装备是纯物质因素,而人不仅有其作为物质力量的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了人的勇敢、知识、智慧、觉悟和牺牲精神。战争中任何一方如果占有人员素质上的优势,就不仅可以使该方的物质能量得到充分释放,而且可以使物质能量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起到能量倍增器的作用。由于人在战争中的这种特殊作用,使人成为控制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人在战争中将永远处于主导地位。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战争的结果始终是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 不乏这类例子:战争物质力量占优势的一方,由于人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 军队士气不振、指挥不当,虽然具备取得胜利的物质可能,但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厄运;相反,战争物质力量劣势的军队,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总是

能够战胜物质条件比自己优越的敌人。

一方面,人永远对武器装备起决定性作用。人和武器装备在战争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武器装备永远是由人来决定的。首先,武器装备的设计、制造及其发展,是由人决定的。世界上本来并没有武器,只是有了人、有了战争之后,武器才被制造出来,它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武器的性能和属性,是人赋予的,是人的意志的具体化。武器装备是适应人类战争实践的需要而被设计、制造出来的。无论武器装备发展到多么先进的程度,它都是人所发明和制造的,并为人所利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次,武器装备效力的发挥,是由人来决定的。人是进行战争的主体,而武器装备只不过是人用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工具和手段。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是为战争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物质条件,在没有被人使用之前,武器装备仅仅是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条件而存在的,要实现其杀伤效能, 必须依靠人去使用。没有人去使用和操纵,武器装备就是一堆死物。再次, 武器装备的优劣转化,也是由人来决定的。武器装备的优劣是相对的,孰优孰劣,要看其最终在战争中发挥出的效能。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武器装备在发展中都是相生相克,如同矛与盾的关系一样。敌对双方中一方制造出新武器,另一方就会立即去想办法造出更新的武器对付这一新武器,夺回优势。这在表面上看是双方武器装备优劣之争,而实质上这种优劣之争是由敌对双方的人来操纵和决定的。其二,同等水平的武器装备,如果一方指挥员指挥艺术高超,部队训练有素,再加上参战人员的智慧和勇敢,则最终会使该方武器装备发挥出最大效能,取得优势。即使是武器装备处于劣势,若人的作用发挥出色,也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

另一方面,人能够有效地控制战争。战争不单是物质力量的对抗,也是主观指导能力的竞争,是人的谋略和智力的较量,它是战争双方综合作战能力的竞赛。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活跃的因素莫过于人的主观指导作用,人是对战争进行有效控制的决定性因素。战争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战争中,情况极为复杂,从战略、战役和战术上的理论指导,到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组织实施,都是由人来确定的。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人的主观指导作用发挥得好,就能够控制战争进程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最终取得战争胜利;若主观指导作用发挥得不好,则会造成对战争进程的失控,最终走向失败。人对战争的有效控制作用,不仅在我军战史上有过突出的反映,就是在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中也有大量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