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与“一国两制”的时空维度。 “铁幕”理论所适应的空间维度是明显的。从主观上看,它是西方资本

主义世界政治理论的产物,以损害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为代价。从客观上看,它从来没有得到过它的设计者主观设想的那么广泛的应用, 而且从历史过程来看,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窄,对资本主义本身来说也感到负效应越来越大,大约在 50—60 年代,这种理论维系着西方世界抱成一团, 但它是以宣传共产主义扩张的恐怖神话为前提,播下了不信任的种子,引起了也包括欧洲资本主义各国在内的许多冲突。 60 年代中后期开始,“铁幕”两边各国分别被绑在美、苏两端,基本上只有利用“两霸”的兴起,而妨碍了包括社会主义、第三世界、甚至西欧资本主义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正常发展, 而且美苏两霸本身也为其各自在“铁幕”的两边“挑头”、军备竞赛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铁幕”理论的时间维度也是很短暂的,它的消亡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 60 年代中期开始,这个理论在世界上的影响就逐步消失,随着世界经济联

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世界人民相互加深了解,到了 60—70 年代之交,基本上就没有人再相信两种社会制度之间还横着不可逾越的“铁幕”了。有人将柏林墙的拆除定为“铁幕”理论最终失效的标志,那么这个理论影响历史的时间就是 40 左右。同时,我认为“柏林墙”只是一个象征问题,而实

际上,从 70 年代初尼克松政府打开对华的大门开始,就标志着西方本身最终抛弃了“铁幕”理论。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国两制”的时间维度。 “一国两制”的空间维度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作为一套具体的方案,

它首先适用于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第二,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种创造性的政治思维方式,它的适用空间是极其广泛的。比如现今世界有许多领土开发、资源开发的矛盾,也可按一国两制的方式,采取“共同开发” 方案;又如这个理论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两种制度和平竞赛、人民主动选择等。可以说,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它的适应空间将在一个长时间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展开。

“一国两制”的时间维度,从香港来说,已明确为法律所规定了的是 50 年不变。50 年以后可能更不需改变,变或不变将交给人民决定。同时,作为解决当今世界矛盾的政治思维方式,它的应用时间维度将延伸到整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的时代。可以说在整个共处时代里,随着社会经济联系的加强,科学技术的进步,全世界人民互相了解的加深,“一国两制”所代表的政治信念将获得不断扩展的时间维度。

丘吉尔在其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曾写道:“我殷切地希望,新的一代能够纠正以前的一些错误,从而根据人类的需要和光荣,控制住正在展开的可怕的未来景象。”[8]邓小平和丘吉尔都曾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同一条战壕里,从这个角度说,他们是同时代的人。但邓小平的历史足迹则跨越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由于有了“一国两制”的创举,和平与发展不仅是有了善良的愿望,而且有了——用丘吉尔的后任撒切尔夫人的话来说——“富有想象力的做法”。撒切尔夫人在归结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利益时说的话,是很有见地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够通过对未来富有想象力的做法得到解决;国际生活中的分歧能够通过保持有关社会的自治和特性得到解决。

“铁幕”理论与“一国两制”理论之所以有不同的历史作用和不同的时空维度,是因为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时代主题,“铁幕”一出世就是面朝过去的东西,它生存于“战争与毁灭”的阴影之下”;“一国两制”一诞生就是面向将来的理论,它发展于“和平与发展”的阳光之中。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部博士研究生)

注释

  1. 丘吉尔著《不需要的战争》,漓江出版社,第 199 页。

  2. 丘吉尔著《不需要的战争》,漓江出版社,第 1 页。

  3. 尼克松著《真正的和平》,新华出版社,第 3 页。

  4. 丘吉尔著《不需要的战争》,漓江出版社,第 199 页。

  5. 《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第六编“第三帝国的灭亡”,第三十章中“希特勒垂死的孤注一掷”部分。

  6. 关于这一点,西方史学界将 1945 年 2 月的“雅尔塔会议”定为冷战

开始,幸方到 1947 年才是“冷战加强”。可以想象,假如冷战恶化于希特勒德国彻底灭亡之前,将会给人类历史带来多么大的浩劫。资料参见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便览》“世界大事年表”部分。

  1. 丘吉尔晚年曾将他 1947 年和 1948

    年的演讲集成一册,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他的“求铁幕一边的发展,求铁幕丙边的对抗”的基本思路。参见丘吉尔著《欧洲联合起来》商务印书馆 1977 年版。

  2. 丘吉尔著《不需要的战争》,漓江出版社,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