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

马列主义是正确认识当时的时代的产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正确认识当今的时代而形成和发展的。正如我们党十四大政治报告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对国际形势的正确估量,对当代世界主题的科学判断, 对国际格局 的准确分析以及对外关系的必要调整等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

(一)和平的国际环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果不是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而是在战火纷飞或战争威胁始终存在的国际条件下,谁也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设上。邓小平一再指出:“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形势不行。”[2]又说,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 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3]可是,当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国际环境很不安宁,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搞军备竞赛, 战争因素在发展,世界各地局部战争不断。这对世界人民不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很不利。邓小平认为,在 80 年代我们要做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而三件事的第一件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他还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4] 再者,我们搞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不仅需要和平,而且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希望至少有七十年的和平时间。”[5]“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6]

(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对外开放、广交朋友。这也是顺利地进 行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起门来搞是搞不好的, 必须实行对外开放。中国历史上曾一度落后,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邓小平说,解放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7]实行对外开放“并不只是对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开放。对这些国家开放,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南南合作,还有一个方面,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一共三大方面”。[8]在国际上广交朋友, 建立互相联系、互通有无、互助互补的良好关系,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国家关系,同周边国家保持睦邻友好的良好环境,我们就能专心致志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