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邓小平和平外交战略的意义

邓小平的和平外交战略主要是通过政治的形式,决策的形式,制定政策的形式,以及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分析与看法等方式表达的,其特点是: 简明、明确、包容性大、针对性强、内涵丰富深刻。其深远的意义如下:

历史意义:邓小平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不仅着眼于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且以其宽广有思想视野回答了一系列当今世界的国际性的、长远的、全局的战略问题。其中包括战争与和平、发展与稳定、“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重大国际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和如何解决,都将对当今世界乃至人类文明的现在与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理论意义: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仅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而且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理论上表现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实践意义:邓小平作为一个以务实而著称于世的中国领导人,他的和平外交战略已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指导思想,尤其成为我国正确处理外交关系,参与国际事务,包括在经济上、文化上等全方位的国际交往与合作等等的行为准则。16 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和平外交战略的正确性。随着历史的前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邓小平和平外交战略将显示出更灿烂的光彩,它的价值将会更充分地展示出来。

(作者是联合国世界和平工作中国研究院中美文化研究所所长)

注释

[1][8][9][10][11][12][12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4—105 页。

[2][3][4][5][9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26—127 页。

[6][7][9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33 页。

[13][14][15][18][19][34][37]《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 页。

[16]《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7 页。

[17][10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63 页。

[20] [88]《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30 页。[21][2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99 页。

[2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37 页。[2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第 266 页。

[25] [3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3 页。[26]《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90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91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1 页。

[29][3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80 页。

[30]《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39 页。

[31][3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2 页。

[36]《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33 页。

[38]《中国改革开放十五年》改革出版社,1994 年,第 217—246 页。[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5 年第 2 期,第 3 页。

  1.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年第 1 版,第 304 页。

  2. 《人民日报》1970 年 2 月 1 日。

  3. 《瞭望》周刊海外版,1987 年 3 月 30 日。

  4.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0 页。

  5.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8 页。

[45][47]《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68 页。

[46]《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60 页。

[48][49]《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9 页。

[50][51][5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0 页。

[53][5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87—88 页。

[55][56][57]《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9 页。

[58][126][13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9—20 页。

[59]《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81 页。

[60][61][62][63][101][108][12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82 页。

[64][79][105][106]《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82 页。

[6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91 页。

[66][67]《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83 页。

[68][69] [71][72] [78][87] [113][11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第 294—295 页。

[70]《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92 页。

[73][7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3 页。

[75][129]《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6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30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93 页。

[80][8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69 页。

[8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70 页。

[83][8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31—333 页。

[85][86]《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50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2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19 页。

[9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34 页。

[94][107][124][12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28—129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84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47 页。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25 页。

  4.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84—285 页。

[99] [100]《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20—321 页。[10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83 页。

[10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84 页。

[109]《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89 页。

[110][128][13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96 页。

[111][11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59 页。

[114][119]《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56—257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7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37 页。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06—407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83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53 页。

[127][13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6 页。[13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79 页。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1 版第 16 页。

  2. 同上书,第 16—17 页。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7 页。

  4. 同上书,第 5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