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代问题是具有统帅性质的大问题
时代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头等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是共产党人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制定正确的路线、策略的出发点,也是世界进步事业取得胜利的基石,时代问题是具有统帅性质的大问题。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怎样认识帝国主义,人类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成了马克思主义者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的分水岭。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第二国际的所谓“理论权威”卡尔·考茨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 1914 年 9 月出版了《帝国主义》一书,书中提出了有名的“超帝国主义”的谬论。他把帝国主义只说成是一种政策,认为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和存在是所谓的“超帝国主义”,即帝国主义已经联合起来了,它们之间不再存在斗争和战争了,世界进入了永久和平的时代。以后, 他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实于不顾,从永久和平的时代观出发,1927 年又出版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宣扬劳资利益的一致性,资本主义自动崩溃论、超帝国主义理论等等,全面系统地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中,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列宁认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大震荡、大变革的年代。列宁当时敏锐地看到,世界在从资产阶级旧时代向无产阶级新时代过渡,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已经降临,他先后多次对时代做过不同的表述和概括。1915 年他不断使用过“帝国主义时代”;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以后,他提出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十月革命以后,他提出过“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已经开始,并且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两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资本家议会制度时代和无产阶级苏维埃制度时代的世界性交替的开始。1924 年,斯大林著《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书中给时代下了一个定义,叫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 命时代,其主题就是战争与革命。斯大林对时代的概括和总结是符合列宁关于时代的思想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地球上 2/3 的领土,56%的人口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帝国主义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确实提到了当时历史日程上来了,1914 年也确实发生了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中确实出现了帝国主义的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确实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上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当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很快出现了欧亚革命风暴和第三国际。由于年青的共产党不成熟和社会民主党右派的叛卖,1923 年底,欧洲革命转入低潮; 亚洲革命以中国革命为代表却在蓬勃向前发展,直到 1927 年才转入低潮。但总的来说,1923 年底,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遭到失败,资本主义进入到一个相对的、局部的、暂时的稳定时期。与此同时,苏
联在打败 14 国武装干涉取得了第一次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也进入了一个稳定时期,即和平发展的短暂时期。苏联抓住了这个短暂时期,对外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实行了和平共处的政策;对内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和文化革命,抓紧了自身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为在第二次大战中粉碎德、日、意法西斯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到 1929 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空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延续到
1933 年,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确实是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又结束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形成了强大的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促进了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井瓦解了帝国主义维持了200 多年的殖民体系。不仅中国革命是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20 世纪,在世界六大洲各个角落里所做的主要事情,都可以说是继续完成十月革命中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事业。历史的实践证明, 列宁的时代观和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两大主题的观点,在很长的历史时叨内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斗转星移,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未到 60 年代初,以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为标志,世界的历史条件变迁了,战争与革命的两大主题,逐步被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所替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比较多地是
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或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很少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观点。因此,我们对时代的发展变化研究很差。从 1957 年到
1976 年的近 20 年时间里,由于没有及时认清和把握世界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的这个历史趋势,一直坚持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论,坚持战争引起革命,革命结束战争论,即战争与革命是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所以曾认为,世界大战早打比晚打好,大打比小打好,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必然出现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1958 年,全民大炼钢铁,以钢为纲的原因之一是认为未来的战争是钢铁战争,没有足够的钢铁就不能取得胜利。文化大革命中,深挖洞、广积粮、修三线、备战备荒、大串联的“重要意义”都是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由于对时代主题的转换未能及时认识上去,影响到没集中全力进行和平建设,给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而且也直接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
沉痛的经验教训,使我们今天更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对“世情”的认识和对“国情”的认识是一样的重要。脱离了国情不行,脱离了世情也不成。世情主要包括时代、时代的主题、时代的特征、时代的任务等等。列宁指出: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历史上的个别情节),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从 1957 年到
1976 年的近 20 年时间内。我们就是因为一直僵化地固守着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观点,在国内、国外战略性的部署上造成一系列的失误,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