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备条件。

加速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中心。这个中心的确定,是根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需要,也离不开当前国际环境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机遇与挑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多次强调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明确指出:“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外, 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17]问题很明显,要安下心来搞经济建设,光有国内的安定团结局面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国际上不爆发大战的条件作为保障。小平同志特别指出:“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28] “中国太穷,要发展自己,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29]“为了使中国发展起来,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30]1989年“六·四”事件后,西方国家纷纷制裁中国、干涉中国内政。1990 年 7 月, 小平同志在会见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时再次强调:“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

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31]近年来, 邓小平通过深入地分析国际形势,对世界范围内战争与和平的可能性作出了新的预测,得出了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是可以争取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32]的正确结论,如果我们不利用当前的和平环境把我们的经济搞上去,将来便会被动挨打,遗恨千古。如果我们不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 保持和发展世界和平的大好局面,也不利于我们用较长时间彻底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所以,小平同志多年来一再告诫我们: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 1988 年,他在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就谈到:“现在国际形势看来会有个比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即不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环境。我们都是第三世界国家,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要丧失时机。” [33]1990 年 4 月,小平同志再次指出:“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 少管别人的事,也不怕制裁。”[34]1992 年年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一再强调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他语重心长他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35]

那么,如何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两个基本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989 年“六·四”事件后,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指出:“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36]“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错了没有?没有错。没有改革开放,怎么会有今天?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应该说我们上了一个台阶,”[37]“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得还不够。”[38]后来,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 [39]同时也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40]“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41]总之,“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4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已经成为我们党和人民的共识。所以, 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实现我国战略目标,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

综上所述,没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就无法一心一意地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没有小平同志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战略判断,在一定意义上, 我们党战略重点的转移就会遇到更大的阻力,“左”的思想就不容易被清理, 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小平同志把时代主题的判断与党的基本路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达到了新的高度,也使时代主题判断本身具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邓小平同志关于时代主题的论断及其一系列精辟的阐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所处的时代,分析时代的基本矛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孟祥青:国防大学世界经济政治教研室;于燕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注释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4 页。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10

月第 1 版,第 43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6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96 页。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5 页。

  4.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53 页。

  5.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83 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708 页。[9]《列宁全集洛第 21

卷,第 324 页。

  1. 《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291 页。

  2. 《人民日报》,1977 年 8 月 23 日。

  3. 《人民日报》,1979 年 3 月 1 日。

  4.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4 页。

  5.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5 页。

  6.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27 页。

  7.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28 页

[17]《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7、64、82、94、104—105、233、250、282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33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81 页。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82 页。[2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6 页。

[2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5—106 页。[2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6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96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0 页。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11 月版,第 13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49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7 页。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82 页。

  4.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94 页。

  5.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60 页。

  6.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49 页。

  7.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70 页。[3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58 页。[3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5 页。[36]《邓小平丈选》第 3 卷,第 305 页。[37]《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06 页。

[38]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07 页。[39]《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第 345 页。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68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0 页。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0—37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