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科学的时代观认识当今世界与中国

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战略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今世界与中国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第一,改变过去认为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把促进和平与发展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

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认为世界处于资本主义即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前夜,认为两种社会制度的生死斗争必然导致战争,因此一方面要在国内准备打仗,另一方面在国际上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造反运动, 为尽早埋葬资本主义制度作出我们的国际主义贡献。

邓小平同志纠正了这种观点。他说:“我们也改变了过去认为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平是可以赢得的。所以我们要争取在较长的和平环境里搞建设,实现我们的目标。”[6]因此,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是我们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时代性的战略任务,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会在这个时代中进一步得到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在这个时代得到发展。最终的前途仍然是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当今时代,两种制度的矛盾和斗争还不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才是主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就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在当今时代的主要国际主义义务。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面对的挑战,主要是现代化的挑战,而不是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挑战。

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点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和斗争作为时代的主题。在这一时代观指导下,总是把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看作主要挑战,因而得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在苏东剧变后,这种“左”的观念又一次抬头。邓小平同志 1992 年春的南巡谈话,主要是针对这种“左”的倾向的。他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7] “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

济领域;这些就是‘左’。”[8]“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9]邓小平同志从我们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出发,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要 100 年不动摇。

第三,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经验。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曾经促进了而且现在仍然在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而中国的社会主义仍然是处在社会现代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所以,这种社会主义必然同资本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资本主义的许多做法不仅反映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特殊性,而且反映了社会现代化的普遍性。因此, 处在社会现代化落后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有必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经验。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0]不但在经济上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政治上、法律上也需要这样做。邓小平同志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11]

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邓小平同志讲:“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2]也就是说,凡是有利于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经验,都是可以被社会主义吸收和借鉴的。对中国来说,不应该脱离发展生产力去设立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内在联系。离开发展现代生产力去给社会主义设立标准,必然走向历史唯心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总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战略思想,指明了当代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历史时代里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并列的社会制度,把当代社会主义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处于后现代社会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区分开来,这就为制定当代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为我们防止和克服“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我们应该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把学习这一战略思想放在重要位置,以使整个学习更深入一步。

(作者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册,第 104 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第 597—598 页。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11 页。

  4.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11 页。

  5.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3 页。

  6.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第 163 页。

  7.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5 页。

  8.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5 页。

  9.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5 页。

  10.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3 页。

  1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8 页。

  1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