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三步走——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步骤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邓小平和我们党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第一步,从 1980 年到 1989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
生活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0 年到 2000 年以前,国民生产总值在 1989
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从 2000 年到下世纪
中叶,在 2000 年的基础上,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这个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反映了邓小平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 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的深化和提高。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时期我们的失误主要来自“左”的方面,而“左” 的事情从 1957 年就开始了。1958 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完全违背客观实际情况,头脑发热,想超高速发展。从 1957 年下半年开始,直到
1976 年,差不多整整 20 年。“左”的极端是“文化大革命”。同时,他指出,在那些年代,我们的国民经济处在“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而这时世界科技革命却在蓬勃发展,这使我们同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邓小平和我们党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正是汲取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真正做到了既充分反映全国各族人民要求摆脱贫穷和落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979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与大平正芳的谈话中,对整个现代化的蓝图作了初步设想。他说: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开始是毛主席、周总理在世的时候确定的。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本世纪末, 争取国民平均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 千美金,算个小康水平。1982
年 9 月,党的十二大把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标,确定为我国到本世纪末的奋
斗目标。以后,邓小平进一步构思中国 21 世纪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和目标。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同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和目标相联系,邓小平提出“力
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思想和主张。他联系我国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和国际经验,分析我国经济“台阶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说:“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1] 他又说:“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2]他强调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而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但速度太低了也不行。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我国的经济发展能不能保持适当的、较高的速度,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邓小平认为经济“台阶式”发展,符合事物波浪式前进的规律。
为了实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和目标,邓小平提出了先富带动共富的重大战略方针。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 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提出的这一观点,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