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振兴中华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向我们发出的号召。机遇是一种客观可能性,抓住它才能成为现实,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真正认识机遇的难得。机遇为什么难得?因为机遇有两个特点:一是时间性强,一晃即过去;二是变动性大,诸种主、客观条件总和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动,都会立即引起机遇的变动或消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古代中国哲人对机遇特点的精辟概括。

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逢百年难得的机遇。

  1. 时代主题的转换,已使中国有可能争取到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

邓小平经过几年的仔细观察,终于作出了科学的结论:要建设,没有和平的环境不行。他提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 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他还在这次会议上及其后的讲话中作了极为深刻的论证。

世界战争之所以可能避免,首先是世界的和平力量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其次,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是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现在苏联解体

了,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局面不存在了。第三,世界经济已在相当大程度上整体化,各国的经济日益彼此依赖,相互渗透,如摧毁对方,同时也摧毁自己的财富。最后,在核武器发展的条件下,双方都有毁灭对手的力量,核战争将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世界形势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自我调整,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科技革命的发展,转入了相对的和平发展时期。

世界形势的这些重要变化,使时代的主题发生了转换,从过去的时代主题“战争与革命”逐渐转换为目前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的转换使中国有可能争取到较长时期的、有利于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难得的国际机遇。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在长达100 多年中,中国一直不断遭到外敌入侵或处在严重的战争威胁下。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又被迫打了 3 年抗美援朝战争。60 年代至 70 年代,又发生中苏军事对抗,实行“备战、备荒为人民”政策,“准备大打, 早打”。可以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始终没有获得过较长一些时间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总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在终于可能获得这种环境,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来说确实是百年难逢的良机啊!

  1.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由于世界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80

    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多极化发展

的趋势。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苏东国家相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时期和两极对峙的世界旧格局正在结束,世界进入冷战后期,加速向多极化的新格局过渡。

邓小平同志密切注意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格局将来是二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其中一极。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过去在美苏两大集团对抗时期,由于中国特殊的战略制衡作用,形成了“大三角”关系。现在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将以独立的一极发挥作用, 从而大大提高自己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这种形势将十分有利于我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和维护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

其次,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打破了过去“美苏垄断一切”的局面,扩大了各国自由发展双边和多边关系的空间,这有利于我们在世界上寻找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哪里有利,我们就向哪里发展合作关系。正如邓小平说的, 我们同谁都交往,同谁都交朋友。

还有,多极化的趋势,增加了我们利用矛盾,击破某些外国势力孤立和“制裁”我国阴谋的机会。

最后,世界格局转变过程中,还会给我们提供各种暂时机遇。例如,苏东剧变后,原苏东地区要稳定下来需要一个过程,在一个时期内它们将难于建立大业,缺少吸收外国投资的必要环境。这就客观上造成了有利于我国吸收外资的机遇。

  1. 世界形势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增长,经济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广大的国际机会。

邓小平同志早在 1985 年即敏感地抓住这一世界形势发展的新趋势,指出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

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

这种趋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1)时代的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世界竞争的重点势必逐渐转移到经济上。(2)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已使过去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世界竞争转变为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实力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能力,已不以单纯的军事力量来衡量,而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来衡量。

在世界竞争中经济因素日益重要这一趋势已越来越明显的反映在各国的对外政策上:在国家利益中,经济利益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国家安全政策中, 经济安全的地位日益突出;在政府的对外职能中,促进和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职能日益增强。各国政府直接施加影响,为本国企业争取扩大市场和有利的投资环境创造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重要机遇——

第一,在这种形势下,某些外国势力已难于利用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为借口,阻挠中国的对外开放。

第二,在这种形势下,世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第三,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大市场在世界上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潜力之大,被公认为世界之首。

  1. 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的较快发展,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的兴起,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缘经济环境。

70 年代以来,亚洲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经济的兴起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现象。1993 年亚太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 54%以上,而且继续以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之势发展。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东亚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持续维持在 7%以上。

中国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大国,与本地区各国地理相近,交通方便,经济互补性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本地区经济的兴起,恰相呼应,彼此推动。

东亚地区各国是中国的周边邻邦,不仅有地利之便,而且文化传统方面有许多相同因素,国情相近,都是正在兴起的发展中国家(日本除外),易于彼此理解,相互支持。中国与东亚各国同时维持快速增长已达 10 多年,组成当今世界上独特的快速增长区,这不是偶然的,彼此推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首先是认清国际形势,抓住国际机遇。国内的机遇难得,国际的机遇更难得。

  1. 及时地善于利用机遇。这就是说,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及时地制定一套既积极而又切实可行的利用机遇的方针、政策和办法。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根据邓小平的论述,要善于利用机遇,应实行以下的方针政策:(1)及时作出决策。邓小平同志概括为一句话:机会要抓住, 决策在及时。(2)紧紧扣住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讲清楚,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3)抓住时机上台阶。发展应是波浪式前进的, 即在某一阶段,抓住时机搞几年,发现问题再加整理,尔后要继续前进。(4) 坚持改革开放。根本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5)正确对待“稳”。强调稳是对的,但强调过分就可能丧失时机。

  1. 大胆探索。要抓住机遇,就必须坚定不移,大胆探索。思想要解放一些, 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7)不搞争论。这是抓住时机的一个重要条件。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8)埋头实干。抓住时机,埋头实干,干我们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

以上 8 点,是邓小平同志直接针对利用机遇问题而发表的精辟意见,深刻地概括了利用机遇,加快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