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年代的世界走向

90 年代,在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过渡时期,世界的趋势和走向是:

——世界和平出现是较为现实的前景。90 年代的国际形势经历了大动荡、大分化之后,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仍然充满矛盾和冲突,动荡不测因素在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冲突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毕竟“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大潮,紧张气氛大为缓解,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很小,世界和平出现了更为现实的前景。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对各国的发展,都是难得的机遇。

——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和尖锐化。过去西方各国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步调比较一致。在苏东剧变后,苏联威胁已不复存在的条件下, 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突出出来。其中,美国同日本、同欧洲共同体的矛盾, 德国同欧洲各国,尤其是同英、法之间的矛盾,表面化和尖锐化了。在当代世界所存在的东西矛盾、西西矛盾、南北矛盾、南南矛盾中,西西矛盾突出了,有可能发展为主要矛盾。

——60 年代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高潮转向低潮。80 年代未和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致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动荡后,有些国家政党开始趋于相对平稳发展。其主要情况是:前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和两种不同制度、政策的对比,坚持马列主义的政党在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奋斗;受苏东剧变冲击最大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有些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有些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稳住了基本队伍,党内状况有所改善。受冲击较小的亚非地区的共产党,目前已趋于平稳。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者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进行反思,从苏东剧变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健康地发展。中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逆境中不仅在世界 1/5 人口的土地上坚持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发展,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社会主义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这是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前对每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悠悠万事,唯经济发展为大。“发展是硬道理”,不但关系到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各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归根结底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经济日益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首要的、关键的因素。各国都在通过加速发展经济,奔向现代化。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 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包括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新科技革命,即历史上第三 次科技革命。在当代,“科学—— 技术——生产”的周期日益缩短,18 世纪为 100 年,19 世纪为 50 年,目前只需要 3—5 年;科学技术在生产增长因素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已由本世纪初

的 5—20%到 70 年代的 60—80%左右。科学技术已变成第一生产力。据科学家们预测,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科学技术在一系列领域,特别是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技术三大技术方面,将出现新的突破。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促进生产力的更迅猛的发展,促进人类生产、生活、思维等各个领域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在即将到来的更伟大的 21 世纪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高科技已经成为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制定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规划,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加深。现代科技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人类面对的许多挑战往往超越国界的限制,当代出现了许多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例如,经济关系、贸易交往、科技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减灾救灾、预防犯罪、禁绝毒品、反对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和防治艾滋病等等。这些问题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在这些问题上各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需要而且能够进行合作,为人类造福。

上述 6 条,就是 90 年代世界的主要趋势和走向。认识趋势和走向,是为了把握趋势和走向,以便为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应付面临的种种挑战, 胜利地迈向 21 世纪。

由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的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战略思想学术研讨会于1994 年 11 月 8 日在北京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高放、曹长盛、张中云、吴仁彰、宋一秀等著名学者。与会各位专家学者紧密围绕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 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了研讨。在广州经纬集团、北京三友家具公司和丛凤辉女士的积极支持和赞助下,使研讨会顺利召开,并在会后组成了论文集编委会,对几十篇论文进行筛选、整理和编排,确定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为书名出版。其中,丛凤辉女士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我认为,这本文集,对于人们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把握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思想,他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战略,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是会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

赵 曜

1995 年 9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