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中国外交的指导调整

从 1978 年底开始,中国在国内实行大胆而稳步的改革,坚定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集中一切力量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基于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这一论断,中国的对外政策也在总结过去外交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了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第一,充实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从它诞生之日起, 就把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作为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立场,以此根本区别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独立自主,首先是绝不允许任何外国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绝不在任何大国的威胁和压力下屈服,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政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5]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根据国际关系的变化,我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并在外交实践中,对这一原则作了新的充实和新的发展。在新时期, 独立自主首先表现为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6]我们既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也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中国不同大国结盟,有利于抵制和反对任何大国的霸权和强权行径,有利于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有利于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和世界局势的稳定,这样就不会因为结盟关系而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其次,中国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的权利,也尊重别国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在国际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来划线和决定亲疏好恶,而是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决定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是否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再次,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还体现了自力更生与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合作关系的正确结合。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独立自主也不是崇洋媚外、奴颜卑膝。我们坚持自力更生, 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积极主动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同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贸易、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

第二,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外交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为了维护世界和

平,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中国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当由有关国家通过谈判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中国大力支持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有关机构开展的有利于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活动。中国一贯反对军备竞赛,要求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大规模裁减常规武器和军队人员。中国提出许多公平合理的建议,并以裁军的实际行动表明中国的和平愿望,推动世界和平的进程。为了促进发展,中国致力于国内长期大规模经济建设并主张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主张加强南南合作,改善南北关系。

第三,继续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以此作为中国对外关系的立足点。第三世界的崛起,是战后世界的大事,它使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第三世界有 100 多个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过去有饱受外来侵略和欺压的共同遭遇,在目前又都面临发展经济的共同任务。它们既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也是解决整个人类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政治方面,中国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它们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和其它一切正义行动;在经济方面,中国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以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正义事业,并根据自己的力量和可能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的平等互利、形式多样的经济技术合作。对第三世界国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中国一贯主张各方以大局为重,互谅互让,排除外来干涉,用和平协商的方式求得问题公平合理的解决。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只有紧紧团结和依靠第三世界,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的事业中, 真正维护第三世界的利益,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将更加有效地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作者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

注释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5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0 页。

  3.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增订本),第 95、112 页。

[5]、[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增订本),第 3、44 页。